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生长发育是儿童特有的生理过程,儿童时期的生长发育也是人类生后生长发育的最重要阶段,对成年终身高影响很大。同时儿童的体格生长发育水平是反映儿童营养和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方式有了较大变化,人类体格发育的总趋势呈增长状态。进入二十世纪后,由于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和营养认识的改善,儿童的身高、体重均较十九世纪有明显增长。目前,我国儿童总体生长速度处在持续快速增长阶段,地区差别、城乡差别也在发生显著改变。我国营养良好的城区健康儿童的平均生长水平已超过了WHO的标准,郊区儿童生长水平也基本达标。广州地区近二十年间,儿童体格发育也均呈增长趋势。近年来广州地区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情况调查研究较少,且均为横剖面调查。由于横剖面调查结果只说明体格生长在特定时期的情况,对于其变化、发展过程的说服力欠佳。而纵向调查中个体受时间变异性影响较横向调查更小,更利于揭示儿童的生长规律。其结果不仅能反映出特定阶段的生长情况,更重要的是对于个体及群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发展过程有更好的描述。但到目前为止广州地区尚无大样本量的学龄前儿童纵向生长资料。另外,儿童期体格生长过程中的有一种特殊的生理现象-脂肪重聚。它反映体块指数由下降趋势转变为增长状态的一种变化。脂肪重聚年龄被认为是儿童期生长过程中,与远期的肥胖发生率密切相关的一个时期。近年来,脂肪重聚发生年龄在世界范围内有提早的趋势,2000年中国儿童的AR年龄为大于6.5周岁。近年来尚无广州儿童脂肪重聚年龄的调查报道。
小于胎龄儿这一特殊群体的生长发育状况已得到医务工作者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儿童大多在出生后第一年内有自发的快速生长追赶现象。2岁时仍不显示生长追赶的SGA儿童是成年矮身材的高危人群。而SGA儿童这种不同于一般儿童的生长模式又可能会为高年龄段儿童期以及成人期的健康问题埋下“祸根”。
本研究针对广州地区学龄前儿童生长模式进行纵向追踪调查,以期了解广州地区学龄前儿童的体格生长发育水平特点,并分析其意义,以便对于临床、科研等工作提供参考资料和指导。
研究目的:
1.取得广州地区第一份大样本量、指标完善的学龄前期儿童纵向生长资料,了解广州地区学龄前儿童的体格生长发育情况,分析不同年龄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
2.应用婴儿-儿童-青春期生长模型估算出本组资料儿童期开始的年龄,探讨其对儿童期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儿童保健及生长发育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3.分析自然状态小于胎龄儿生后体格发育情况,并探讨SGA儿童生后的生长追赶状况及特点,为早期识别SGA生长偏离现象及寻找临床实施生长干预的最佳时间窗口提供重要参考。
研究对象与方法:
1、对象选择
来自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于2002年~2003年间建立的出生队列以及广州市6所幼儿园大班儿童的回顾性体检资料。参照200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指标,体重、身高(长)在-3SDS和+4SDS之间的健康儿童。
2、研究人数及分组
进入本研究的儿童共1162例,正常组儿童1102例;SGA儿童组为60例,对照组由正常儿童中选择与SGA组同性别,同民族,出生时间差不超过3个月,居住在同区域,目前身高、体重(最后一次测量时)均在+2SDS~-2SDS之间的足月适于胎龄儿童与SGA组进行1∶1匹配。
3、研究方法
3.1调查项目:
(1)体格测量指标:身高(长)、体重、头围(3岁以下)、BMI(kg/m2)。
(2)脂肪重聚年龄。
(3)儿童相生长启动时间。
3.2测量方法:
(1)体格检查数据点采集时间:0-6月,每个月测量一次;6-18月,每3个月测量一次;12-36月,每6个月测量一次,36-72月,每年测量一次。
(2)新生儿用婴儿秤,1个月至6岁儿童用体重计测量体重;3岁以下儿童测量卧位身长,3岁以上儿童测量身高;软尺测量头围。
3.3体格发育参考标准:200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标准。
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统计分析均使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分析。
结果:
1、本研究中广州地区1102例儿童在各年龄组的身高(长)、体重均低于全国横剖面平均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头围在18个月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8个月后与全国水平接近,无统计学差异。
2、本研究组男女儿童脂肪重聚时间为60个月。
3、本研究组1102例儿童中,男童的ACO为10.9±2.92(月),女童ACO为10.2±2.70(月),较上海地区的男童11.2、女童10.7提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上海80年代同性别儿童ACO比较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
4、通过对ACO的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性别、6个月时身高、6个月时BMI、以及出生季节对ACO有影响。
5、离差分析法纵向分析学龄前儿童生长轨迹显示:身高在中级标准由出生到72个月所占比例:男性儿童为43.2~51.3%,女性儿童为45.6~50.6%;身高在低级标准从出生到72个月所占比例:男性儿童为23.0~29.2%,女性儿童为24.0~28.5%;身高在高级标准从出生到72个月所占比例:男性儿童为24.6~28.7%;女性儿童为24.2~27.5%。
6、身高生长的等级分析表明:72个月与出生时相比较,“一致”的人数男性儿童占62.3%,女性儿童占64.3%;由出生到6个月前,“一致”人数男性儿童占的比例为62.3~78.6%,女性儿童所占比例为64.3~75.4%;6个月到18个月年龄段,“一致”人数所占的比例男性儿童为60.7~72.8%,女性儿童为64.1~75.9%;36个月后“一致”人数所占百分比在90%以上。72个月时身高较高但在36个月前身高较低的,男性儿童比例为0.7~8.2%,女性儿童为1.1~9.0%。72个月时身高较低但在36个月前身高较高的,男性儿童比例为0.2~11.2%,女性儿童为1.7~8.8%。
7、通过将SGA儿童与对照组AGA儿童在各年龄段进行1∶1匹配比较体格发育的情况,发现男性SGA组的各年龄段身高均落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重在36个月之前落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个月之后与对照组水平无明显差异;头围在24个月之前落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个月之后与对照组水平无明显差异。女性SGA组儿童在各年龄段身高、体重均落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头围在24个月之前落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个月之后与对照组水平无明显差异。
8、SGA组儿童的脂肪重聚时间男女均为48个月。
9、75%的小于胎龄儿在12个月以内出现体重追赶,到24个月时达到81.7%;53%的小于胎龄儿在12个月以内出现身高追赶,24个月时达到80%。16%和20%的小于胎龄儿的体重和身高至36个月时仍不出现追赶。
10、通过观察SGA组儿童体格发育Z分发现:男性SGA儿童身高在9个月时出现生长追赶;体重在6个月时出现生长追赶;头围在6个月时出现生长追赶。女性SGA儿童身高、体重、头围均在6个月时出现生长追赶。
11、通过将SGA组儿童体格发育Z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发现,男性SGA组的各年龄段身高Z分均落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重Z分在36个月之前落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个月之后与对照组水平无明显差异;头围Z分在24个月之前落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个月之后与对照组水平无明显差异。女性SGA组儿童在各年龄段身高、体重Z分均落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头围Z分在24个月时落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6个月之后与对照组水平无明显差异。
12、通过对SGA组与对照组的生长速度增值比较发现:男女SGA儿童身高增长速度以生后至24个月前较迅速,体重增长速度以生后至12个月前较迅速,头围增长速度以生后至24个月较迅速。男性SGA儿童身高△SDS在出生后至36个月变化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差异,36个月后变化程度较小,接近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体重△SDS在生后至48个月变化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差异,48个月后变化程度较小,接近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头围△SDS在生后至36个月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女性SGA儿童身高△SDS在出生后至24个月变化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差异,24个月后变化程度较小,接近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体重△SDS在生后至48个月变化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差异,48个月后变化程度较小,接近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头围△SDS在生后至36个月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1.本研究追踪的1102例广州市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较全国平均水平呈落后态势。本研究中儿童脂肪重聚年龄为60个月,即5周岁。
2.本组儿童ACO男性为10.8(月),女性为10.2(月),性别、6个月时身长、6个月时BMI、出生季节均为其影响因素。
3.学龄前儿童身高早期具有趋中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36个月后进入相对稳定时期,因此这一时间段是改变生长轨迹的时间窗。
4.SGA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生长追赶时间男性分别在9、6、6月开始,女性分别为6、6、6月开始,至24个月时生长追赶基本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