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文本使用者如何以言行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sb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研究的是超文本使用者“如何以言行事”(奥斯丁语)的问题。以往与超文本使用相关的研究领域,如网络阅读、互联网技术与内心语言等,分别对超文本使用者在人际互动中理解自然语言的行为,在人机互动中调用计算机语言的行为和在人内互动中使用内心语言的行为做过一定研究。但它们都未曾运用统一的理论框架对超文本使用者如何以言行事问题进行过全面的探索。为弥补这一空缺,本研究借助奥斯丁、塞尔和利奇创立或发展的言语行为理论的视角,提出总的研究问题:超文本使用者如何在人机交流、人际交流和人内交流中以言行事?该理论被运用到了数据分析之中。数据由屏幕录像法和有声思维法所收集,反映了12位研究参与者使用三个超文本的真实情况。本研究发现三大类(之下有多个子类)以言行事的特征、功能和规律。超文本使用者通过内心语言实施人内型以言行事,确定自我需要、做出浏览决定和抒发浏览情感;通过计算机语言实施人机型以言行事,请求服务器返回超文本内容;通过自然语言实施人际型以言行事,阅读超文本信息。每一个人内型或人机型以言行事的内部一般存在以下规律:以言取效行为的目标驱动以言表意行为的实施;以言表意行为释放以言施力行为并决定后者的语力类型;以言施力行为促成以言取效行为的结果。每一个人际型以言行事存在以下规律:以言取效行为的目标驱动以言解意行为;以言解意行为导致以言受力行为;以言受力行为的语力促成以言取效行为的结果的出现。本研究以理论价值为主,兼具有方法论价值。在理论价值层面,第一,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言语行为理论这个统一的视角和框架,全面探讨了超文本使用者在人机互动中、人际互动中和人内互动中如何以言行事的问题,实际上创立了超文本使用者以言行事的理论。这个理论包括以下内容:(1)超文本使用者以言行事的分类法。根据“以何言、行何事”的分类原则,这种以言行事包括三大基本类型:人内型、人机型和人际型。人内型包括意志人内型、认知人内型和情感人内型。人机型包括链接人机型与文本人机型。人际型包括链接人际型与文本人际型。以上各型之下大多亦有子类。(2)超文本使用者的每个以言行事活动的成分。一个人内型/人机型以言行事活动包括人内型/人机型的以言表意行为、以言施力行为和以言取效行为。一个人际型以言行事活动包括以言解意行为、以言受力行为和以言取效行为。(3)各类超文本使用者以言行事的规律,具体内容如上一段所述。第二,在把言语行为理论运用到超文本的同时也使得该理论得到了检验和发展。发展体现在本研究充分借鉴言语行为理论而又超越该理论,提出了“言语理解行为”的新概念,并用数据证明:由超文本使用者所发出的言语理解行为与由超文本生产者所发出的言语行为辩证统一,共同参与了一个更复杂的以言行事活动。在方法论层面,本文少见地将言语行为理论运用于超文本研究之中,并将屏幕录像法、有声思维法的实证研究法与言语行为理论结合起来。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云计算的发展,各行各业的数据量都在快速增长,大数据的时代已经到来。在电信领域,用于监控网络流量的网络流量数据也在迅速增长,其存储分析急需大数据技术的
“对教育优先进行发展,实施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是在党的十七大中提出来的。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教育是使民族兴旺、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使国民
目前,我国不少原生态文化项目进入生产领域,但其市场性生产所依托的资源或技术一般是传统的。这些传统资源或技术是既定的和特殊性的,从而与货币性的"同质化"财富(资本)生产
全球半导体制造行业的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面对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半导体制造商必须对市场的变化保持着敏锐洞察力,并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应对。而应对这些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城市园林景观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城市的地域性景观特色正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危机。在此背景下,城市居住区景观建设同样面临着
介绍了火电厂自动化经历的3个发展阶段,分析了火电厂热工自动化的内容及其意义,最后阐述了火电厂热工自动化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
研究生教育中的学科建设与本科教育中的专业建设,两者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而又有区别。文章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的内涵入手,分析了两者的联系及区别,进而对如何协调做好学科
从游牧时代的帐篷到当今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活动板房,临时性建筑在历史上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现代社会大量商品迅速出现又迅速消失,建筑行业同样表现出了类似特征,数量众多
近年来,由于SO2的大量排放,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以及人类带来了严重损害。我国的火力发电厂大多数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脱除烟气中的SO2。但随着经济和工业的发
从黄河下游平原沉降与沉积特性、黄河下游河道特性、黄土高原侵蚀特性、黄河中下游暴雨洪水特性等方面,阐述了黄河下游治理的地学基础的内涵,并指出自全新世以来,黄河下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