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清代以来,两淮就是全国十一个盐区中,产盐最多、销量最大、课税最重的一个盐区。然而在民国时期,两淮的私盐问题却最为严重的。私盐问题产生的最深层次的原因是国家暴力对民众的自由购买权和自由生产权的剥夺,而吏治的腐败和利益的诱惑则更进一步加速了私盐的泛滥。总之,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之下,无论是为生存所迫的灶丁与贫民,还是贪求财利的盐枭,抑或是对官盐的产销负有主要职责的盐商和盐官,为了在榷卖体制当中寻求更大的利益空间,无不以食盐为利薮,纷纷加入到私盐贩卖的行列。在行私和缉私的博弈游戏中,政府与民众、盐商与盐官之间的不和谐关系暴露无遗。私盐泛滥其影响有着两面性:一方面,它影响了官盐的销售,减少了政府税收,降低了国家为促进经济发展在各个方面的投入,进而影响到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私盐却有着解决民食、提供就业,缓解社会矛盾的积极作用。面对猖狂的两淮私盐问题,民国历届政府想办法予以打击和防范,面对不同的社会环境,各届政府的投入和防范重点有所不同。这也造成了防私效果的差异。 民国时期的私盐问题,表面上看似乎只是各色人等迫于生计,或纯粹是为了高额盐利而铤而走险的一种冒险活动。事实上事情远不止如此简单,透过现象看本质,会发现其本后隐藏着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问题。食盐走私可以说既是民国时期财政匮乏、社会动荡的必然结果,反过来它又是以上各种现象的集中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