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第三代连续碳化硅纤维因其有耐高温、抗辐射、耐蠕变和高强等特点,在航空、航天与与核技术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含硼、铝聚碳硅烷是第三代碳化硅纤维的原料,硼、铝等烧结助剂在连续碳化硅纤维的制备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目前含硼铝聚碳硅烷的制备工艺尚不完善,硼在陶瓷转化过程中的存在形式及其作用机理尚不清楚。本文以二氯二苯基硅烷和硼酸为原料,制备了聚二苯基硼硅氧烷(PPBSO),通过PPBSO与聚二甲基硅烷的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三代连续碳化硅纤维因其有耐高温、抗辐射、耐蠕变和高强等特点,在航空、航天与与核技术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含硼、铝聚碳硅烷是第三代碳化硅纤维的原料,硼、铝等烧结助剂在连续碳化硅纤维的制备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目前含硼铝聚碳硅烷的制备工艺尚不完善,硼在陶瓷转化过程中的存在形式及其作用机理尚不清楚。本文以二氯二苯基硅烷和硼酸为原料,制备了聚二苯基硼硅氧烷(PPBSO),通过PPBSO与聚二甲基硅烷的裂解产物常压下反应,合成了含硼聚碳硅烷(B-PCS),并以PCS作为对照组,通过对PPBSO及不熔化后的B-PCS的陶瓷化研究,探究了硼在陶瓷转化过程中的存在形式及其作用机理。通过不同工艺制备了一系列PPBSO来研究工艺变化对制备PPBSO组成、结构的影响。实验发现制备PPBSO的分子量随减压蒸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其分子量分布随减压蒸馏温度增加而集中,400℃长时间减压蒸馏会致使PPBSO部分裂解而使分子量降低。选取结构简单的PPBSO300作为研究对象,表征发现其主要结构为硼酸和二氯苯基硅烷的二聚体,对其无机化、陶瓷化转变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PPBSO300主要结构为硼酸和二氯苯基硅烷的二聚体。PPBSO的无机化过程可分为RT~300℃、300~800℃和800~1000℃三个阶段,具体过程如下:第一阶段:吸附水和HCl挥发,PPBSO中残余B-OH的进一步交联;第二阶段:苯基裂解,位阻效应减弱后发生进一步交联;第三阶段:重排过程,无质量损失;PPBSO在800℃基本实现无机化,1000℃完全无机化。PPBSO的陶瓷化过程可分为三步:(1)1000~1300℃,Si-O-C相重排,逐渐转化为Si C和Si O2相,期间部分Si O2相与自由碳发生不完全碳热还原反应生成Si O、CO,含硼相与Si O2、Si O反应生成B(OSi)3结构;(2)1300~1500℃,B(OSi)3随生成气体进入气孔向外表面扩散,将原本的气-固传输界面改变为液-固传输界面,降低气体扩散速率,增大体系气体分压,抑制Si O生成,体系中硅的相对含量上升,B(OSi)3及Si O2相与自由碳发生碳热还原反应,生成Si C、BC4、B2O3、CO和少量Si O,1500℃的裂解产物为自由碳、Si C,表面夹杂着少量BC4和B2O3;(3)1500~1800℃,未充分反应的Si-O-C相与B2O3相和自由碳发生进一步碳热还原反应,陶瓷产物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向PDMS裂解产物引入2 wt%、4 wt%、6 wt%、8 wt%的PPBSO,在350℃温度下反应2.5 h时间均可合成出B-PCS。随着PPBSO引入量的增加,产物中硼含量增加,PDMS的重排转化率也逐步增加。选用陶瓷产率最高的B-PCS-4进行不熔化处理,通过将B-PCS在空气中130~160℃处理,可以实现氧含量在11.47~14.15%内的可控引入。实验发现B-PCS不熔化产物O-B-PCS的无机化过程可分为RT~400℃、400~800℃和800~1000℃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发生溶剂的蒸发以及未重排Si-Si键的裂解和重排,期间释放出少量小分子硅烷;第二阶段中重排产生的Si-H与Si-CH3/Si-H发生缩合反应脱去CH4或H2,实现链增长;第三阶段中,Si-O-C相向Si C4及Si O4转化,期间没有质量损失。以不熔化后的O-PCS作为对照组,对O-B-PCS的陶瓷化过程进行分析,发现硼引入后PCS烧结后的陶瓷收率有了大幅度增加(引硼前后分别为47.49%和76.13%),烧结后的Si C晶粒尺寸得到了明显的控制(引硼前后分别为39.5 nm和28.1 nm)。具体机理如下:硼通过与Si O2反应生成表面能更低的B(OSi)3相来促进Si-O-C相重排、降低Si O2熔点、同时提高Si O2与自由碳的反应活性;低表面能的B(OSi)3相随生成气体沿气孔向表面扩散,液相界面阻碍气体扩散,增大体系内气体分压,抑制Si O生成,从而达到减小气孔、降低裂解转变过程中Si O的损失并降低Si C生长速率的目的,有利于Si C晶粒尺寸的控制、陶瓷产率的增加以及表面形貌的改善。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血清钙结合蛋白S100A12联合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EWS)在成人血流感染(BSI)诊断及预测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4月收治的疑似BSI 200例。根据检查结果分为BSI组34例与非BSI组166例,分析血清S100A12与常规感染标志物在BSI诊断中的差异;根据BSI组入院后28 d内预后分为死亡组12例和存活组22例,比较2组血清S100A12、NEWS与序贯器官
原子干涉重力仪具有高测量精度、高分辨率及连续测量的优势,在惯性导航、地球物理、空间科学、海洋探测、基础物理研究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目前高精度绝对重力测量的最佳手段之一。目前原子干涉重力仪的主要应用仍在于实验室中的理论研究,其可移动性大多受限于激光系统在车载环境下容易失锁、无法长期运输以及体积较大难以搬运等不足。本文从可移动原子干涉重力仪的需求出发,研究了激光光源系统的关键技术——激光稳频技
可重复使用高速飞行器对耐雨淋、低热导的可重复使用隔热材料提出了迫切需求。针对现有SiO2气凝胶隔热材料遇水开裂、隔热性能下降的问题,本文提出以水热辅助干燥工艺制备可重复使用SiO2气凝胶隔热复合材料,研究了溶胶粒径、溶胶固含量、纤维预制件密度和水热保温时间等对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确定了较优的制备工艺参数,模拟使用环境研究了材料在耐温和耐水方面的可重复使用性能。主要结论如下:通过水热辅助干燥工艺制
随着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的高速发展,飞行器与汽车跨界融合的飞行汽车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首先,通过分析飞行汽车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总结了飞行汽车的发展趋势;其次,设想了一种新的飞行汽车构型,对飞行系统、陆地系统、能源及管理系统、智能飞行驾驶系统进行了重点阐述;最后,对飞行汽车在民用和军用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多视图聚类因其能够利用各个视图之间的互补信息,极大提高聚类效果,一直是聚类算法中研究的重点。多视图聚类按视图融合的时机的选择,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前期融合和后期融合。本文重点研究了现有后期融合多视图聚类算法中存在的缺点,并进行了相应的改进。我们发现,现有的后期融合多视图聚类算法存在以下几个不可忽视的缺点:1)基础聚类矩阵的种类单一,仅包含了一阶邻接信息,而对于重要的高阶邻接信息没有进行考虑。2)利
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CNT)是复合材料增强体中最具潜力的纳米材料之一。然而,即使通过多种技术途径将碳纳米管引入到复合材料中,也无法达到预期的增强效果。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CNT本征性能对纳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复杂,很难保证CNT的优异性能通过单一机制充分发挥;(2)CNT比表面积高,长径比大,加入复合材料时极易出现团聚现象,影响增强效果。总而言之,碳纳米管复合
吸气式电推进概念为一种应用于150km-250km高度范围超低轨道的新型推进概念。该轨道上的卫星在响应速度、观测精度等方面具有优势,但是存在稀薄大气引起的阻力。吸气式电推进概念基于电推进系统,通过收集稀薄大气作为推进工质,进行阻力补偿。该概念使卫星在少量甚至不携带工质的情况下维持超低轨道长期运行,以增加卫星寿命与有效载荷,减小卫星发射及运行成本。吸气式电推进系统通过摄取环境稀薄气体作为推力器工质并
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体系是其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商业银行的稳健运行直接关系到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因此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世界各国无一不重视商业银行运行的稳健性。影响商业银行风险的因素众多,确保商业银行拥有充足的资本金至关重要。首先,研究结合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发展的特征,选择了2016-2020年期间20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样本,运用DEA的方法开展实证分析。DEA方式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比较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下行,在高校毕业生规模越来越大以及市场对岗位的需求增长乏力等因素影响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加复杂严峻。本文通过对现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进行分析,并为后疫情时代如何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提出对策建议。
我国是一个工业化国家,由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大多位于城区的化工企业面临搬迁,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化工遗留场地。一般来说,化工厂的规模都比较大,而且建设时间较长,所以在搬迁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无法一次性清除,而且含有大量的重金属且不可降解,进而必须通过专业技术才能清除。而某些物质的分解也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目前国内大多数化工厂都在城市周围建立,而随着土地的扩张,一些新建或近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