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身心发展在一定年龄阶段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普遍性,但由于每个人的生理素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以及个人的努力程度等方面的差异,致使各年龄阶段中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表现出其特殊性和差异性。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为了研究符合本地特点的信息技术差异教学策略,笔者从2002年开始,在本校进行了差异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活动,通过计划、行动、观察与反思的三个循环过程,分析了教学过程中不同的个体差异和造成差异的原因,并对每一过程中不同个案进行研究、分析。制订出了照顾学生差异的教学策略,在学生整体差异不大、信息技术认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采取低起点、慢节奏、重技能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及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技能的熟练程度。在学生信息技术差异增大、有一部分高层同学的情况下,对低层学生采取伙伴互助的策略,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采用学导式与分层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中高层学生采取提高要求、拓展延伸等方法,可以促进其个性发展。在学生普遍信息技术认知水平提高、差异很大的情况下,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采取合理的分组方法,在教学中灵活采取交流讨论、伙伴教学、分层等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并提高他们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整体学生的信息素养。 本研究的实施,可以为本地区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为后续研究者提供可行性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