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立意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情,在分析教科书文本的基础上所确定的一节课的主题思想,它包括教师的构思设想和教学意图等。确立一节课的教学立意是为了使学生对历史学习有更深入的认识,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不管政治史、经济史还是文化史,都应该有教学的立意。由于传统教学观念、考试内容、教师自身认识和素养等原因,一线教师对文化史的教学或侧重于知识点的落实上,或把文化史变成简单的文学艺术欣赏课。据此,笔者以高中文化史(必修三)为例,对教学立意问题展开探讨,希望能对政治史、经济史的教学提供借鉴,也希望能对一线教师有所帮助。文章共五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绪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阐述选题的缘由;二是选题的意义;三是对“立意”“教学立意”概念的界定;四是从理论层面、案例层面和涉及文化史教学立意层面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五是文章的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对高中文化史教学立意问题的现状调查。包括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教学设计分析等方式。通过调查发现一线教学中,虽然教师们普遍认识到教学立意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鲜有教师能坚持在教学立意上下功夫。虽然也有教师尝试并做出努力,但由于个人认识、环境等因素使确立立意时出现偏差。第三部分是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原因的剖析。首先是教育教学趋于功利化,使得教学只追求成绩和升学率而忽略了学生的真正发展。正因为整个大环境都为考试而战,使得教师忙于应试技巧、解题方法的钻研而忽略自身专业素养的充实和提升,结果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得不到更新改变。这些因素环环相连,使教师们在对待教学立意问题上始终处于被动、消极和不得法状态。第四部分是提升高中文化史教学立意的对策。针对第三部分的原因分析,结合课改的要求,提出了五大对策:一是更新教学理念,提升专业素养;二是从学情出发;三是揣摩、领会课程标准的编写意图;四是把握课程标准与教科书文本之间的差距;五是确立教学立意的切入视角。并针对不同的对策,通过教学案例来加以阐述。第五部分是围绕教学立意开展高中历史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阐明。通过对文化史教学立意问题的探讨,结合一线教师对教学立意的认识、误解等情况,提出不管哪一模块的历史教学,教学立意都是教师对教学主题、内容的开发,都应该避免简单地模仿照抄、盲目追求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