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心态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反映着社会现实状况的好坏。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部分个体或群体存在着不同内容不同程度的消极的社会心态,对国家和社会以及个人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本科大学生作为一个比较特殊又比较重要的社会群体,其社会心态反映着社会的现实发展状况,也将影响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本研究将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置于理论和具体实践考察中,从思想政治教育学角度出发,结合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相关学科对积极社会心态进行理论解释和建构,又运用文献研究和实证调查研究、定量与定性研究的方法,展开对本科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本文从四个部分对本科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基本概念、内涵、特征、基本内容、现状、影响因素、培育措施等内容进行研究: 第一章,绪论部分:阐述本科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提出背景,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的基础上,论证在本科大学生群体中培育积极社会心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并倡导加强对积极社会心态的理论研究和开展培育积极社会心态的实践工作。 第二章,概述部分:首先界定概念,明确积极社会心态和本科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含义,分析本科大学生群体积极社会心态的重要特征,并进一步尝试性的提出基本内容,为实际调查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第三章,实际调查部分:以问卷的形式,对本科大学生群体积极社会心态的内容表现进行调查,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影响该群体积极社会心态形成和发展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因素,为培育本科大学生群体积极社会心态提供客观依据。 第四章,培育原则和措施部分: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视角,主张在高校培育本科大学生的积极社会心态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为旨归、以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为依托的三个原则,并有针对性地从社会政治、经济、大众传媒,高校校园环境、家庭环境和同辈群体,以及个人主观能动性等七个方面提出培育措施。 本科大学生群体的积极社会心态培育就是要巩固和强化积极社会心态在社会中的成长根基,促进社会心态向积极健康的轨道发展,逐步消除消极社会心态,从而既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社会精神动力,又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主客观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