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沪深两市建立以来,新股发行的制度和规则发生了重大的变化,2005年开始我国新股实施询价制度,目前发行制度正从核准制逐步向注册制转换。首次公开发行抑价现象是我国A股市场长期普遍存在的问题,但不同的新股抑价率存在差异,对造成新股抑价率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有助于发现我国首次公开发行过程存在的问题,从而完善首次公开发行相关制度。这一现象的研究对提高我国新股定价效率,平衡一二级市场的价差有重要的意义。首次公开发行抑价受到发行制度、监管要求、一级市场以及二级市场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新股发行阶段的分销策略也是影响首次公开发行抑价的重要因素,其中的影响机制有待进一步讨论。论文阐述了我国A股市场首次公开发行的发展现状,从承销商、询价定价阶段与配售阶段三个方面梳理了分销策略对首次公开发行抑价的影响机理,并采用2015-2018年的新股数据基于多元回归模型验证分销策略各阶段对首次公开发行抑价的影响情况;在一般性的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勘设股份作为案例研究对象,从新股定价效率、承销商声誉、上市表现以及询价配售过程对实证结果进行进一步的检验分析。论文的研究结论是:第一,近两年首次公开发行提速常态化,堰塞湖问题已得到基本解决,新股开板速度越来越快,一字涨停板数量明显下降,我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不断趋于理性化。第二,分销策略中承销商数量对抑价率无显著影响;以首发承销金额衡量的承销商声誉、询价机构报价与询价机构数量对抑价率有显著的负向作用;首发承销数量、网上个人投资者的中签率与网下机构投资者的超额认购倍数与抑价率呈显著正相关。第三,勘设股份首次公开发行案例的分析结果与实证结论相一致。勘设股份的发行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广发证券具有较高的声誉及较强的承销能力,作为我国影响力较大的券商能够有效的降低新股的抑价率;询价阶段有效申购机构数量越多,机构报价越准确,机构投资者的合理报价可以有效降低新股的抑价程度;配售阶段的分析说明投资者的情绪会放大新股上市后的收益情况。本文可能的增量贡献在于:选取新股上市后开板日的涨幅作为衡量抑价率的指标;以分销策略作为切入点,从营销的角度对我国首次公开发行抑价现象进行研究。本文不足之处在于:选取的变量集中于分销策略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样本区间集中在最新一次首次公开发行暂停重启后,不同发行制度下分销策略对首次公开发行抑价的影响可能都不相同,相关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