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公共精神构建路径研究

来源 :华东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zhu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公共精神是实现社区和谐发展的动力源泉。但目前中国的社区建设偏重于社区的物质保障和秩序完善,忽视了对社区精神内涵的塑造,产生了社区公共精神构建不足的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本文在结合上海市实证调研的现实材料和共同体思想精神层面的理论内容的基础上,对社区公共精神的构建现状和社区公共精神的精神内涵进行了系统分析,同时借鉴西方国家社区运动中,有关于社区公共精神构建的诸多经验,提出了系统化的社区公共精神构建路径,以期通过该路径实现社区公共精神在社区中的有效构建。此次研究,一是揭示社区公共精神的丰富内涵,二是提出社区公共精神系统化构建的现实路径,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体现本选题的研究价值。本文的逻辑思路和结构是:首先,回顾了社区建设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界定了社区公共精神的基本概念,并确定了此次研究的基础思想、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其次,以上海市社区建设为例,通过综合分析上海市社区建设的宏观状况和上海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具体情况,揭示导致社区公共精神构建不足的原因;再次,从理论层面,深入挖掘了社区公共精神构建不足问题的理论根源,即社区建设对共同体思想的不完全运用,并重拾共同体思想精神层面的理论内容,用于分析社区公共精神的精神内涵,即五种核心要素(平等精神、包容精神、友善精神、参与精神、分享精神)、两类构建主体(扮演社区公共精神“构建主力军”角色的社区居民与扮演社区公共精神“构建引导者”角色的政府部门)、三项构建目标(提升社区自治、改善社区邻里关系、塑造社区“精神共同体”);之后,简要梳理了西方国家的社区运动历程,分析了其中有利于社区公共精神构建的三条经验(打造自下而上的精神引导方式、组建多样化的社区民间组织、营造社区成员间和谐多样的互动环境),同时,为进一步印证中国借鉴西方经验的可行性,本文利用结构式访谈法和参与式观察法获取的实证材料,一方面,以情境还原的方式,反映出目前中国的社区居民对社区公共精神及其构建的强烈诉求,另一方面,又在个案分析的基础上,证实了目前部分社区居民已经具备了必要的社区公共精神构建能力,且已在践行着西方的诸多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最后,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社区公共精神系统化的构建路径,具体包括:一个基础,即“改变社区居民和政府部门的思想观念与角色认知”,和两套策略,即“强化社区居民在社区公共精神构建中的意识、能力与影响力”与“转变政府构建社区公共精神的行为方式”。本文的主要结论是:社区公共精神的构建不能单纯依赖政府主导。这是由社区公共精神构建的特殊性决定的,即社区公共精神构建是需要通过促进社区居民间的交流互动,循序渐进地对社区居民进行思想感染和精神引导,以使社区居民自发形成社区公共精神。鉴于其构建特殊性,在实施社区公共精神构建的过程中,应由社区居民担任社区公共精神构建的主力,发挥社区公共精神构建的核心力量;政府部门则应承担“引导者”角色,行使相关的社区公共精神引导行为,发挥社区公共精神构建中的辅助力量,且二者需一同在系统化的社区公共精神构建模式下,付诸于行。
其他文献
分析了质偏对卧式扭摆法测量弹体转动惯量的影响,建立了考虑质偏后描述弹体运动规律的扭-复摆混合型方程,给出了卧式扭摆消除质偏影响测量转动惯量的计算方法,并且进行了实例
本文选取三组不同词性的现代汉语常用同义词,使用国家语委语料库的语料,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探讨三组词的词性、义项和搭配对象.与《现代汉语同义反义
【目的】研究茶多酚主要成分EGCG体外抗甲型流感病毒FM1株感染及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方法】细胞培养测定抗病毒效价,采用细胞病变抑制(CPE)法和空斑减少试验法,在不同试验
为了提高装甲车辆在现代战争中的生存能力,减少人员伤亡,防护技术得到了世界各军事强国的重视,并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介绍了现代装甲发展现状和防护水平,列举了先进装甲车辆的
<正>2011年度档案统计年报工作已经开始。为了帮助各填报单位更好地把握档案统计年报表内容,进一步提高年报数据质量和工作效率,本文就《全国档案事业统计年报制度》进行如下
目的:本研究采用生物力学试验机分析旋转皮瓣(对偶三角瓣、菱形皮瓣、双叶皮瓣)转移之后的力学变化及其分布,比较不同类型旋转皮瓣的力学分布差异,并探讨双叶皮瓣的临床应用
目的 1)评价和分析膝关节软骨游离体的组织学特性和生理学活性,探讨其组织形态和生理功能变化的机制。2)完善软骨游离体的基础理论研究,为我们采用关节腔作为复合软骨细胞支架
本文以北京市档案馆为例介绍了档案开放与接待利用的开发情况,并在文后总结了档案开放利用工作还有待加强的地方,希望以此来促进档案的开放利用工作。
[目的]研究小儿性早熟的中医临床路径。[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方法,采用整体辨证和论证施治的方法,以中药汤剂为治疗手段,对小儿性早熟的诊疗方案进行探讨。[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