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事执行中的房屋预查封制度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48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事强执行只能及于被执行人的财产,不能及于案外人合法拥有的财产。预查封制度则打破了这个共识,对被执行人尚未所有的财产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但目前该项制度仅见于一个司法规范性文件,再无任何其他法律或司法解释作出进一步规定,导致执行法院采取预查封措施时面临着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实践中期房买卖非常普遍,申请执行人对此寄予厚望,该项执行措施被执行法院广泛使用,而预查封房屋涉及的权利主体众多,其处置问题备受争议,预查封制度在司法适用中的混乱现状可见一斑。基于此,本文从立足解除司法实务问题的角度出发,通过对预查封制度以及司法实践的现状进行分析,对现行法律体系处置预查封房产的合法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提出可资参考的立法建议,以期对执行实践有指导意义,形成较为统一的执行尺度和标准,促进民事执行的高效和规范。
  第一部分为“绪论”,对选题背景及意义、研究现状、采取的研究方法进行简单介绍。第二部分为“房屋预查封的法律界定”,明确预查封的规范性基础,从法律层面对预查封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预查封的法律效力和其向查封的转化问题。第三部分为“房屋预查封制度的司法实践现状及成因分析”。本部分对我国预查封制度的司法实践现状作了实证分析,并对成因进行分析,强调能否处置预查封房屋成为司法实践的主要困境。第四部分为“司法实践中处置预查封房产的可行性分析”。本部分从突破司法实践困境的角度出发,主要论证了处置预查封房产的理论可行性和实践可行性。五部分为“完善房屋预查封制度的立法建议”。本部分建议从民事诉讼法、民事强制执行法、司法解释三个层面对预查封制度作出全面规定,完善预查封制度的法律体系,明确预查封制度的法律地位和裁判规则。并提出完善预查封实施过程中的救济和监督,做好与不动产登记制度的衔接。
其他文献
针对地连墙缺口或缺陷问题,基于地铁车站基坑现场回灌试验,结合数值模拟,探究不同工况下地连墙与回灌井的相互影响作用.通过分析天津地铁6号线某车站基坑工程开挖前的抽灌试验,并采用有限差分法对不同地连墙缺口长度、不同回灌井距地连墙缺口距离工况下基坑外采取回灌控制水位下降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地连墙缺口长度对回灌效果影响较大,在缺口长度为5 m时,回灌引起的水位抬升效果相对完整墙降低可达50%左右;基坑降水工程应保证地连墙质量,施工前开展抽灌试验,确保地连墙闭合;在地连墙长度方向上,回灌井距离地连墙缺口或
为研究真空预压加固在温州沿海吹填区软土地基的适用性与加固效果,结合温州沿海某吹填区道路工程软土地基真空预压处理实例,通过室内土工试验和现场原位测试对加固前后吹填区软土物理与力学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真空预压能有效加固温州吹填区软土地基,预压加固后在地表15 m深度范围内土体物理力学指标有明显提高,但加固效果沿深度基本呈线性衰减;加固后室内土工试验指标有一定改善,含水量和孔隙比降低约10%,压缩模量提高约10%;同时现场原位测试指标提高更为明显,现场十字板剪切强度和静力触探侧阻平均增幅分别约为45%
依托某实际工程,利用FLAC 3 D软件建立了3种不同地层参数的基坑有限差分数值模型,验证了土体本构模型的硬化模型比摩尔-库仑模型更适用于基坑工程中,对比分析了裙边加固和满堂加固的加固效果,同时借鉴基坑底部被动区加固思路,提出了在软土深基坑中对开挖段进行超前加固,以控制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位移的方法.结果表明:裙边加固的合理加固宽度为0.5h(h为基坑开挖深度),合理加固深度则与坑底的地层条件密切相关;满堂加固的合理加固深度可取0.3h,在某些基坑位移控制特别严格的情况下,满堂加固深度超过0.5h后,可
为了研究软土地区基坑坑底隆起的破坏模式并确定合理的隆起破坏滑动面大小,采用不连续布局优化法对不同围护结构插入比条件下的基坑坑底隆起失稳滑动面进行分析;通过大量计算得到可用于判断滑动面是否通过围护结构底端的不同基坑开挖深度下土体强度和围护结构临界插入比的幂函数关系表达式;通过分析围护结构插入比较小时归一化的坑底隆起破坏滑动半径和围护结构插入比的关系,得到修正传统圆弧滑动法滑动半径的对数表达式及其系数.最后,将修正滑动半径后计算的安全系数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滑动半径公式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在插入比
针对影响以黏土作为原材料的小尺寸3D打印性能的主要参数(包括含水率、打印线速度和打印层高)进行了全面研究,并通过试验确定在不同条件下黏土浆体的打印性能,包括浆体流动性、可挤出性、可堆积性等.试验首先研究3D打印系统中挤出压力与浆体挤出速率的关系,根据二者关系调节气泵压力来控制挤出速率.分别改变黏土含水率、打印线速度、打印层高等影响参数,进行黏土的3D打印,并对打印试件进行流变试验,观察试件的成型情况,测量打印试件的相对偏差,分别用于评估黏土浆体的流动性、可挤出性和可堆积性.结果表明:最适合3D打印的黏土含
阐述了堆载法静载试验中桩侧堆载与地基变形对试桩的影响,为便于分析,定义了试桩沉降的实测值和真实值.对比分析了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中关于试桩、锚桩(或压重平台支墩)和基准桩之间中心距离的相关规定,探讨了减小桩侧堆载对试桩沉降影响的方法.结合深圳填海区大直径超长桩静载试验工程实例,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采用地基处理+“回”字形混凝土平台时,桩侧堆载和加/卸载方式对试桩受荷性状及测试结果的影响,包括桩土沉降、桩身轴力、监测点位移和试桩刚度等.研究结果表明:堆载法静载试验中,采用试桩沉降真实值时,桩侧堆载的加/
为减小大范围土体卸载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加强对周边复杂环境的保护,对上海徐家汇体育公园项目深大基坑进行了合理设计.在充分考虑基坑邻近地铁、高架、管线以及基坑内部和周边建筑物环境复杂等特点的基础上,基坑支护结构设计采用“分区顺作+板式支护+多道支撑+合理换撑”的设计方案,介绍了基坑工程整体分区、支撑及栈桥布置、临时隔断换撑等设计思路和具体实践,并通过现场分区变形监测分析基坑分区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底板完成后东亚大厦最大沉降变形约为6 mm,差异沉降约为1 mm;上海体育馆最大沉降约为8 mm,最大差异
为研究影响注浆效果的影响因素,以天津市某基坑工程为背景,在既有隧道与基坑之间的场地开展原位注浆试验,同时利用大型有限元模拟软件PLAXIS模拟注浆过程,研究了注浆距离、注浆量、注浆深度、基坑开挖以及多孔同时注浆对注浆效果的影响.另外,对比分析了基坑周边有隧道和基坑周边无隧道2种情况下隧道与土体的变形规律.结果表明:采用注浆法控制隧道变形时,协调选择注浆量与注浆距离才能达到较高的注浆效率,注浆量应根据基坑开挖情况及隧道位移情况及时调整,同时后续需要在相同或相近位置进行重复注浆补偿隧道位移恢复值,才能使隧道变
为了确定软土地层中隧道加固的合理范围,保证盾构隧道在软土地层施工的安全性,以珠海横琴杧洲隧道工程为背景,开展了软土地层浅埋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开挖面破坏机理及合理加固范围的研究.基于三维有限元分析,研究了加固范围对开挖面主、被动破坏形式及地表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加固土层厚度t的增加,地层受开挖扰动的区域逐渐缩小,地层显著位移区域由地表收缩至开挖面前方土体,破坏形式由整体破坏转为局部破坏,t=0.20D(D为隧道直径)相比t=0时地表沉降(隆起量)减少70%~80%,地表最大变形点沿纵向的位置基本一致,均
以上海竹园2-16-1地块项目深基坑工程为背景,介绍了邻近地铁的软土深基坑变形控制方法及其效果.根据基坑工程的特点,设计时采取了多种地铁保护专项技术措施,包括基坑分区实施方案、支护体系、钢支撑轴力补偿系统、坑内被动区加固、承压水控制措施等.结果表明:基坑各分区地下连续墙最大侧向位移小于上海软土地区基坑地下连续墙最大侧移的统计平均值0.42%H(H为基坑最大开挖深度),特别是靠近地铁侧的地下连续墙最大侧向位移接近上海软土地区基坑地下墙最大侧移的统计下限值0.1%H;地铁侧坑外承压水位总体保持在比较平稳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