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选取微型共轴六旋翼飞行器作为研究对象,从空气动力学角度采用实验研究结果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共轴六旋翼飞行器在不同旋翼间距和来流条件下多个转速中共轴式多旋翼系统的气动性能,得到了不同气动布局下共轴六旋翼系统的气动特性,确定了共轴六旋翼的最佳气动布局以及抗风性能。该部分研究对优化共轴式多旋翼系统气动布局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首先,采用动量理论和叶素理论对单旋翼气动模型进行分析,得到了升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微型共轴六旋翼飞行器作为研究对象,从空气动力学角度采用实验研究结果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共轴六旋翼飞行器在不同旋翼间距和来流条件下多个转速中共轴式多旋翼系统的气动性能,得到了不同气动布局下共轴六旋翼系统的气动特性,确定了共轴六旋翼的最佳气动布局以及抗风性能。该部分研究对优化共轴式多旋翼系统气动布局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首先,采用动量理论和叶素理论对单旋翼气动模型进行分析,得到了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等相关气动参数。同时,建立了无干扰和来流条件下空气动力学模型,并结合旋翼系统的气动性能参数对旋翼间的气动干扰进行了定性分析。建立一套适用于微型旋翼流场的数值模拟计算方法,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无干扰和来流条件下旋翼系统的流线、速度场、压力场和涡量等势面等仿真结果,确定了无干扰和来流条件下的单旋翼、不同共轴间距比(i=0.32、0.385、0.45、0.515、0.58、0.645、0.75)的共轴双旋翼和不同相邻间距比(j=1.0、1.2、1.4、1.6、1.8)的共轴六旋翼气动参数范围。此外,搭建了单旋翼升阻力测试试验平台。通过对比试验结果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有效性。其次,在单旋翼试验平台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搭建了可调节共轴间距的试验平台,得到了在不同共轴间距比下共轴双旋翼单元的拉力和功率,并建立可调节相邻间距的共轴六旋翼试验平台用于测量拉力和功率。为了进一步研究来流扰动下共轴六旋翼的气动性能,运用风洞试验研究自然中常见的二级风和三级风来流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下对共轴六旋翼抗风性能的影响。最后,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分析了来流扰动下共轴六旋翼的气动干扰,进而提出有助于提升旋翼系统气动性能的方法,对共轴六旋翼的抗风性能做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旋翼径向上的最大升力出现在旋翼两侧的0.95R处;(2)当共轴双旋翼中共轴间距比i=0.385是共轴双旋翼的最佳气动布局,且在工作转速为2200r/min时,功率载荷提高1.5%,悬停效率提高3.39%;(3)当共轴双旋翼单元之间的相邻间距比j=1.6时,共轴六旋翼存在最佳的气动性能,且在雷诺数Re=1.16×10~5时,拉力增加了6.09%,悬停效率提高了9.17%;(4)在自然来流干扰下,低速水平来流中旋翼的气动性能较好。特别是在水平风的作用下,当转速小于1700r/min时,功率载荷可增加2%以上;(5)在水平风的影响下,当拉力不变时,转速较低的旋翼系统所需的功耗较少。
其他文献
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数学模型简单等特点,近些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伺服、纺织机械等领域。随着微处理器性能的快速提升,一些复杂的高性能控制算法可以被应用到PMSM控制系统中,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作为一种先进控制算法,已发展为电机驱动系统中具有一定潜力的高性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发展电动汽车以取代传统燃油车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一种有效手段。当前国内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建设落后于电动汽车保有量增长的同时,充电桩损坏与失修的概率较高,成为制约电动汽车使用和发展的关键原因之一。首先,本文明确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桩中故障率最高的部件为直流充电模块,并以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模块前级AC/DC整流电路广泛应用的三相Vienna整流器作为研究对象,之后
电力变压器、互感器、电力电缆等油浸式电力设备在电力系统中有着关键性作用,其中最重要的电力设备就是电力变压器,它是电网能量转化、能量传输的核心,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节点,其工作情况直接关系到整个电网能否稳定运转。变压器油纸绝缘长期运行下容易发生各种老化,包括热老化与电老化,从而破坏变压器的绝缘导致安全事故。为了避免发生绝缘老化事故,本文对油纸绝缘的老化特性进行研究,并根据老化特性建立老化状态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以及智能电网技术的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分布式能源接入智能电网中。分布式的经济调度问题(Economic Dispatch Problem,EDP)是智能电网中的基本能源管理问题,它通过调度各个分布式能源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在满足机组的约束条件下,以最小的运行成本来满足负载需求。由于能够满足智能电网的可伸缩性和互操作性要求,并且对于单点故障的容错性更强,基于多智能体一致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economy and the gradual upgrading of the market consumption structure,customer demand for products has gradually shifted from the previous batch to ind
随着光伏、风力、电动汽车等新能源领域的迅速发展,对电磁开关性能指标和工作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接触器、永磁真空断路器等典型电磁开关的智能控制技术一直都是开关电器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电磁操作机构的开关电器人工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引入现代控制相关理论对接触器这一典型电磁开关的智能控制技术展开研究,论文主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以保留电流闭环控制优势的同
电化学沉积方法与化学/物理气相沉积、激光熔覆等薄膜成形技术相比,具有成本低、易实现等优势,适于金属纳米晶膜、合金膜及复合材料膜等各类膜层制备。本课题采用恒电位法,选用碱性柠檬酸盐镀液,在ITO导电玻璃上沉积铜薄膜,分析了电结晶初期的沉积机理。研究阴极沉积电位和沉积时间对铜薄膜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铜薄膜的微观结构,利用X射线衍射(XRD)表征铜薄膜的织构,采用纳米压痕技术表征
锂离子电池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Li Ni0.6Co0.2Mn0.2O2(NCM622)由于具有优越的综合性能而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NCM622较高的镍含量同时带来了循环过程中电池容量衰减严重等问题。此前的研究观察到层状材料在充电结束后出现了阳离子混排加剧、裂纹扩展、相不稳定和氧析出等严重影响材料循环性能的现象。为了解决性能衰减的问题,人们提出许多材料改性的方法,其中掺杂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改善NCM6
随着科技的发展,伺服系统在工业智能制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之对伺服系统的性能要求也逐渐上升,而摩擦现象的存在导致伺服系统性能提升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因此,寻求有效的摩擦补偿技术消除摩擦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是伺服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摩擦补偿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针对带有摩擦的伺服系统,致力于探索一种根据模型对摩擦加以补偿的有效控制方案,以实现准确的轨迹跟踪控制。本文的研究工作包
对微小型多旋翼飞行器的气动布局进行分析及优化对提高后续飞行控制精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微型八旋翼飞行器为研究对象,主要借助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手段,对微型八旋翼整机在悬停和来流风扰作用下的流场进行分析,最后得到了整机具有较好气动效率的最佳气动布局。理论分析方面:通过动量理论分析了低雷诺数气动环境下微型旋翼的气动性能,并得到了一系列表征气动性能的气动参数。同时,通过分析旋翼间存在的气动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