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发现,植物根内生真菌与植物的抗逆性密切相关,特别是一些根内生真菌能增强宿主植物的重金属耐性,因而在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本文以云南省个旧锡矿尾矿区以及昆明市非矿区自然生长的入侵性植物紫茎泽兰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紫茎泽兰根内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的侵染情况,对两个样地紫茎泽兰根样的DSE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并对分离出来的DSE菌株进行重金属(镉)抗性的筛选;选取个旧矿区的四个高DSE定殖率的样本,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紫茎泽兰根内生真菌多样性进行研究;以重金属镉为代表污染物,选取优势DSE菌株在温室条件下接种玉米,探究在重金属胁迫下DSE与宿主植物的关系。研究取得如下结果:(1)在所调查的50株紫茎泽兰(矿区30株,非矿区20株)根样中,98%的样本均被DSE和AMF同时侵染。在调查的两个样地中,个旧的DSE与AMF的定殖率分别为14.15±2.34%和20.84±2.70%,非矿区的DSE与AMF的定殖率分别为 42.26±5.07%和 38.48±4.08%。(2)利用PDA和MEA两种培养基分别对紫茎泽兰根中的DSE进行分离,从两个样地共计得到145株DSE菌株,其中矿区101株,非矿区44株;个旧分离的菌株可聚为18个组,昆明市分离的菌株为8个组,其中两个样地所共有的聚类组有6个;对分离得到的DSE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分析发现交链孢属(Alternaria/)的菌株为优势菌株,占总分离鉴定菌株总数的33.10%,其次为拟茎点霉属(Paraphoma)的菌株,占 29.66%,Herpotrichiellaceae 科占 29.60%。(3)以真菌ITS序列为分子标记,对个旧锡矿尾矿区四个DSE定殖率较高的紫茎泽兰根根内真菌多样性进行了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发现紫茎泽兰根内有比较丰富的真菌定殖,样本间真菌组成相对稳定,紫茎泽兰根内优势菌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真菌,其中枝孢霉属(Cladosporium)真菌占绝对优势,其次是小粉孢属(Microidium)和小幽线孢属(Monographella)的真菌。与实验室的平板分离法相比,二代测序能够更全面的揭示紫茎泽兰根内生真菌的群落结构及组成比例。(4)将分离自矿区和非矿区的DSE菌株置于不同浓度镉的培养液中培养,对其重金属的耐性进行初步评价。在Cd2+浓度为500 mg/L下,从个旧尾矿区分离的88株DSE能生长的有37株,表现出较高的Cd2+耐性;同时也存在对Cd2+的耐性相对较差的菌株,在100 mg/L的Cd2+浓度下即有21.59%的菌株(19株)就不能生长。对于非矿区分离的菌株,有24株菌(51.06%)Cd2+浓度为500 mg/L下都能够生长,但是也存在29.79%(14株)的菌株在100 mg/L的Cd2+浓度下就不能生长。(5)在重金属Cd2+浓度为25mg/kg条件下,将矿区分离的、对Cd2+有较强耐性的DSE代表菌株接种玉米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均能在玉米根部成功定殖,从玉米的生物量上看,在Cd2+胁迫下,接种并不能显著增加玉米的生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