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X无Y”结构在现代汉语中我们定义为存在对举格式,在现代汉语中它有自己独特的语义和语法意义,我们着重考察这个格式所具有的语义方面的内容,考察进入格式内的X和Y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在考察其语法意义方面,主要从它的语法功能和构式语法的角度来分析。由于都是由“有”、“无”合成的格式,即同在存在动词对举格式这个范畴内,他们或多或少具有相关性。在搜集了很多语料的情况下,我们把“有X无Y”、“有X有Y”,“无X有Y”,“无X无Y”等格式放在同一范畴内,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广泛研究。存在动词对举格式共包含四个:“有X无Y”、“有X有Y”、“无X有Y”和“无X无Y”。我们以“有X无Y”为基本考察对象,运用构式语法理论、认知语言学理论等对其进行综合研究。论文由五部分构成,分别如下:第一章,概述前贤时彦对相关主题的研究成果,论述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研究的内容和对象、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提出了我们研究的方向和以期达到的研究目标。重点概览了前人的相关研究现状。第二章,对“有X无Y”进行语义的全方位考察。重点考察了能够进入“有X无Y”格式的“X”、“Y”的性质特点,“X”和“Y”在进入格式前和进入格式后的关系,并对这种关系进行了认知语言学角度的解释。描写分析“有X无Y”格式的语义特点。第三章,运用构式语法理论,把“有X无Y”看作一个构式语法单位,并对其作为构式单位的理据性进行了解释。探讨其作为构式单位具有的构式特点。构式义和词汇义是压制和反压制的关系,我们主要探讨构式对词汇义和词汇的压制方面。在构式语法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修辞构式来进一步分析“有X无Y”格式所具有的修辞构式义。第四章,在存在动词对举格式这个范畴内比较分析“有X无Y”、“有X有Y”和“无X无Y”、“无X有Y”的关系。由于都是存在动词“有”和“无”构成的格式,所以我们从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角度进行比较。最后部分为结语,综述了论文研究取得的结果,并对论文欠缺部分提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