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探明不同水分管理模式对水稻体内Cd迁移与累积的影响。向土壤添加外源Cd使之达到5 mg·kg-1(编号A)和10 mg·kg-1(编号B)的污染水平,通过盆栽试验研究4种不同水分管理模式(水稻全生育期湿润灌溉(M)、灌浆期湿润和灌浆期后淹水灌溉(M-F)、灌浆期淹水和灌浆后湿润灌溉(F-M)、全生育期淹水灌溉(F))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分蘖盛期、灌浆期、成熟期)对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值)、土壤Cd的生物有效性、水稻各部位Cd含量以及水稻体内Cd转运系数和富集系数的影响,系统研究了土壤Eh值与水稻各部位Cd含量的相关关系,同时还探讨了土壤含水率对水稻吸收Cd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M处理使土壤Eh值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土壤处于氧化状态;F处理使土壤Eh值保持较低水平,土壤处于还原状态;灌浆期开始后,M-F处理的土壤Eh值急剧降低,而F-M处理的土壤Eh值急剧上升。土壤交换态Cd含量和土壤Cd的TCLP提取态含量随着水稻生育期的延长而降低。(2)与M处理相比,F-M、M-F、F处理能显著降低水稻根、茎叶、谷壳、糙米中Cd含量。A污染程度下,在M-F和F处理下,糙米中Cd含量分别为0.19 mg·kg-1和0.10 mg·kg-1,均低于国家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0.20 mg·kg-1的限制。B污染程度下,在F处理下,糙米中Cd含量为0.07 mg·kg-1,低于国家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0.20 mg·kg-1的限制。(3)4种水分管理模式对Cd从根到茎叶转运系数的影响最显著,其转运系数TF茎叶/根大小关系均为:TFM>TFF-M>TFM-F>TFF。同一水分管理模式下,水稻植株体内各部位Cd转运系数的大小顺序为:TF茎叶/谷壳>/T谷壳/糙米>TF根/茎叶。(4)4种水分管理模式下水稻根、谷壳、糙米的Cd富集系数的大小顺序均为:BCFM>BCFF-M>BCFM-F>BCFF。(5)两种污染程度下,土壤Eh值与水稻各部位Cd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土壤Eh值为50~75 mV可能是水稻急剧积累Cd的阈值范围,将土壤Eh值控制在50 mV以下,能大量减少水稻植株对Cd的吸收和累积。(6)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土壤Eh值和土壤有效态Cd含量均逐渐降低。土壤处于中Cd污染程度,土壤含水率大于80%时,糙米中Cd含量显著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