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创造性叛逆的理论出发,结合许渊冲先生翻译的《唐诗三百首》,对创造性叛逆在唐诗英译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从而论证了唐诗是可译的以及创造性叛逆在唐诗英译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为以后的诗歌英译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指导。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繁荣,文化之间的交流也在不断地发展。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深深地吸引着众多国外学者。作为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诗歌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其中,唐诗又是最吸引人注目的宏伟篇章。“李唐三百年,留诗五万首”,唐代诗歌不仅数量庞大,而且主题丰富多彩,成就了很多千古流传的名篇佳作,是世界文化不可多得的财富。唐诗英译的历史由来已久,众多的国内外学者都致力于将这一宝贵财富通过翻译介绍到西方国家去并取得了可观的成就。因为唐诗具有不同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独特结构和特点,翻译过程中难免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如音律问题,文化意象问题等。怎样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将唐诗形神兼备的“转移”到异域文化中去一直是翻译界所关注的焦点。所以一直以来就有关于诗歌,特别是中国的古典诗歌的可译性问题的争论,很对学者都认为诗歌是不可译的。但与此同时,又有很多优秀的译作不断涌现,例如许渊冲教授翻译的《唐诗三百首》颇受好评。这些译作的出现表明了一点,唐诗是可以翻译的,只是在翻译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将创造性叛逆引入唐诗英译的实践中是伟大的创新,不仅为解决唐诗英译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同时也促进了文学翻译的发展。创造性叛逆是由法国的社会学家Robert Escarpit提出来的。我国的谢天振教授将这一概念引入了译介学,并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从事的工作就是从自身的文化语境出发,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的二次创作。由于语言的差异,译者自身条件的差异以及接受环境对译者的限制等各方面的因素的综合作用,译文难免会出现背叛原文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文学翻译中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也为文学翻译提供了新思路。将创造性叛逆这一理论引入唐诗翻译活动中来为唐诗英译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文学翻译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本研究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通过对具体译作的分析,将创造性叛逆与唐诗英译相结合,用创造性叛逆来分析解释许渊冲教授翻译的《唐诗三百首》,进一步论证了唐诗的可译性,同时也为唐诗英译提供了新的视野。与此同时,由于时间和篇幅的限制,本研究有很多不足之处,如选择的文本数量有限,文本题材也有限。所以在将来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可以从这些方面多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