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额信贷自从1976年由穆罕默德·尤努斯博士在孟加拉创立以来,在发展中国家得到巨大发展,在金融界乃至消除贫困领域,创造出了一个神话。小额信贷在中国已经有了十多年历史,但是一直都发展的不温不火,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我国的小额信贷从开始就是在学习孟加拉的格莱明乡村银行模式,实践看来,照搬照抄这种模式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最主要的是学习并创新,创造出适合中国国情和发展的小额信贷之路。本文首先概述了小额信贷模式,并分析其特点、产生原因,以及国际小额信贷的常见模式和开展的基本条件及要求。着重分析了尤努斯创立的孟加拉格莱明乡村银行的经营方式,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乡村银行允许会员持有乡村银行股份,从商业资源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可借贷资金,实现了乡村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乡村银行的成功,对于我国乃至世界小额信贷都是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的。目前在我国,小额信贷的一般途径就是寻找国际捐赠或政府扶贫资金——项目运营——持续接受捐赠,本文着重分析了这种模式之一的世界银行在中国的秦巴扶贫项目,从项目的背景、实施方案、设计思路、在制度安排上的创新等方面,研究了世界银行本地化、规范化的设计理念,使之与中国的国情相适应,但是遗憾的是,秦巴扶贫项目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在制度创新上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早在九十年代初,“乡村银行”模式的小额信贷就被引入到我国,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小额信贷项目和机构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但是这与国际机构和组织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可以说国际机构在我国小额信贷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对中国小额信贷从幼稚逐步向成熟迈进做出了贡献。除了国际组织扶持的小额信贷之外,我国民间也有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小额信贷试点,这就是由经济学家茅于轼创办的“龙水头村民互助基金”,互助基金在扶贫方面还是做出很多成效的,但是由于利率管制,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互助基金并不是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商业化小额信贷模式。在实践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我国较成功的小额信贷模式的特点。我国小额信贷现在的发展还仅限于扶贫,在学习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缺乏发展小额信贷的政策环境,小额信贷机构及其人员严重依附于地方政府,小额信贷实行的贷款模式比较单一,主要是孟加拉格莱明银行模式,没有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机构和贷款模式,资金基本上完全依赖国内外捐赠等。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最后提出了对我国小额信贷发展的建议,世界上成功的小额信贷机构最重要的经验之一就是创新,而非机械的模仿,小额信贷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治理结构和有利的监管环境,那么就应该让现有的扶贫性的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首先要自救,并建立商业性的小额信贷公司走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保证现有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下移,设计小额信贷机构融入金融体系的发展框架,使小额信贷机构演变成为银行类金融机构的路径,只有这样才会使中国小额信贷良性的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