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质纤维类物质是农业废弃物两相厌氧消化过程中水解阶段的主要底物,由于其结构复杂,故很难被分解,成为整个发酵过程的限速步骤。针对以木质纤维素分解产物为产甲烷发酵的直接底物的复合菌系的研究,对木质纤维素类废弃物利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并可为实现沼气生产工业化打下基础。本研究对已有的分解木质纤维素混合培养物进行驯化培养,得到1组能快速分解纤维素的复合菌系。该复合菌系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有很高的分解效率,对木质素也有较高的分解能力。复合菌系在纤维素分解过程中最适宜的溶氧量为0.05~0.09mg/L,pH的最适范围在6~8之间。在分批发酵培养过程中,种子液接种量为10%(V/V),该复合菌系在50℃静置培养3 d,可以分解培养基中42.5%的稻草,15d后对稻草的总降解率可以达到89%。发酵过程中,乙酸是主要液相末端产物,其质量浓度在3d时达到最大值2.58g/L,此时液相末端产物总量也达到最大值2.98g/L。根据分批发酵试验的结果,设计一个分批补料发酵试验。试验分为5组,即A1~A5。每组加入200 mL发酵培养基,种子液的接种量为10%(V/V),50℃静置培养。每隔3 d加入0.6g稻草,每天定时从A1~A5抽取和添加相同体积的发酵液和培养基,各组分别对应的体积为20、40、60、80和100mL,33d试验终止。在分批补料发酵培养过程中,此复合菌系表现出较强的木质纤维素降解能力,在实验结束时,各组培养基中稻草的降解率为80%~85%。各组中的乙酸的质量浓度随稻草的添加呈现近似规律性的变化,即在稻草加入24 h后乙酸的质量浓度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直至下一次添加。在整个分批补料发酵过程中,A1组乙酸的质量浓度变化幅度最小,基本稳定在2g/L的水平,因此相对于其他4组,A1组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5组的发酵状态受培养基抽取和添加量的影响较小。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DGGE)对分批补料发酵过程中试验中期和末期时各组发酵液中菌群的结构变化进行分析,发现复合菌系的菌群结构在两个时期有明显的不同。DGGE图谱上共有19条带,它们的BLAST数据库检索结果相应的分别为:Uncultured bacterium、Uncultured bacterium tbr1-10、Ureibacillus Sp.A3.03、Ureibacillus sp.A3.03、Clostridiumislandicum strain AK1、Ureibacillus sp.A3.03、Ureibacillus sp.A3.03、Uncultured Bacillibacterium clone SHBZ1189、Brevibacillus borstelensis strain U404、Clostridium straminisolvens、Uncultured Bacilli bacterium clone SHBZ1189、Uncultured Bacillus sD.clone 124、UnculturedBacillus sp.clone 26、Clostridium sp.PML14、Clostridium straminisolvens、Uncultured bacteriumclone TBM.190CT-28、Uncultured Bacilli bacterium clone SHBZ1189。这说明复合菌系至少由19种菌组成,以芽孢杆菌为主,其中,Ureibacillus sp.A3.03在试验中期为优势菌群,而在末期数量极少。而Brevibacillus borstelensis strain U404、Clostridium straminisolvens、UnculturedBacilli bacterium clone SHBZ1189在试验中期数量极少,而末期数量明显增加。在整个分批补料发酵过程中,Clostridium islandicum strain AK1一直为优势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