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77年普通高考制度恢复以来,普通高等教育招生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但听障学生招生考试的制度(主要是“单考单招”制度)自建立以来改变较小,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时代要求和社会需求。该文研究思路是在高等院校普通招生考试的大背景下对听障学生招生考试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展开研究。首先采用纵向对比分析和内容分析法,梳理我国高等院校听障学生招生考试政策演进历程,理清其中蕴含的规律及内在逻辑:一是由“社会化”向“政府主导”,二是政策的重点是按照“初级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顺序展开的,三是政策制定者的服务意识逐渐增强,四是政策的制定具有“滞后性”。同时,总结我国高等院校听障学生招生考试取得的成果,以了解现状。其次,采用易于发现问题的“质化研究方法”,对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听障学生招生考试的“单考单招”展开研究,具体采用了易于了解现状、发现问题的质化访谈法,归纳出三大问题:一、由于考试大纲、考试内容、命题不能统一,造成的应试教育倾向严重;二、由于各学校“单考单招”的考试时间不同,对听障学生报考多所学校,各地奔波,对学生的学习及家庭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三、各地区因教学资源差异使不同省市听障学生间入学不公平。接着,论文出于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我国高等院校听障学生招生考试的现状的目的,梳理了听障学生教育在美国的发展、美国的高考“SAT”形成历史背景、听障学生招生考试的具体实践,同时参考俄罗斯、日本的招生考试演化,归纳出高等院校招生考试的历史轨迹和演化脉络:“混乱”到“有序”,“集权”或“分权”到“均权”。最后,论文结合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演化脉络,以“教育补偿原则”、“承认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为思想基础,提出了“融合招生”、“正视障碍”、“适应性选择”三大优化方向,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