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城市社区不断遭受地震、暴雨内涝、火灾、风灾、传染病等各类不确定性灾害扰动,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城市功能失效、社会秩序失衡等严重后果。中国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但城市社区防灾减灾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优化和提升空间。“弹性”理念在解决前述中国社区防灾减灾存在不足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构建弹性社区可以从基本层面提升社会应对危机的能力,有效弥补传统的国家自上而下式灾害管理体系的局限性。国内外学者针对社区弹性做了大量前期研究,但一方面,城市社区适灾弹性的概念和内涵仍处于“百家争鸣”状态,研究框架和机理没有完全厘清和统一,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没有得到合理区分且缺乏针对性;另一方面,在测度和评价社区弹性时,对灾前预测和灾后度量的差异性认知不足,缺少两者之间互动关系的讨论。因此,本研究将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引入中国城市社区适灾弹性度量研究,按照“概念和内涵剖析-影响因素识别-评价指标选取-评价方法制定-影响机理分析-弹性仿真预测-实证研究-适灾策略制定”的思路,对中国城市社区灾后适灾弹性评价、灾前弹性预测等问题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按照以下步骤开展(城市社区复合生态系统简称:UCCE):
(1)界定中国UCCE适灾弹性概念、内涵和框架。首先,从“社区”概念入手,介绍中国城市社区发展里程和组织架构变迁。然后,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将中国城市社区分为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子系统,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下文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的划分方式奠定基础。进而,通过文献综述和网络爬虫技术,确定中国城市社区典型灾害、特点及链式传递方式。其次,对中国城市社区适灾阶段和主要利益相关者进行划分,并总结国内外现有防灾减灾实践策略。最后,基于改进的可持续生计框架,提出中国城市社区适灾弹性框架。并依次对“适灾弹性”、“4R特性”、“弹性社区适灾机理”进行分析,最终形成全文的主要研究思路和逻辑框架。
(2)识别中国UCCE适灾弹性影响因素。首先,通过人种志研究方法深入利益相关者群体中,利用深度访谈、自由交谈、圆桌交流等方式,围绕城市社区适灾弹性相关话题,获取调研资料。然后,基于扎根理论对搜集到的资料依次进行开放编码、主轴编码、选择编码以及理论饱和度检验,完成城市社区适灾弹性影响因素的初次选取。进而,通过专家问卷+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影响因素进行约简。最终,通过信度和效度检验,将四个维度下的19个指标确定中国城市社区适灾弹性关键影响因素。
(3)确定中国UCCE适灾弹性评价指标,建立适灾弹性灾后度量和分析方法。首先,确定指标的选取原则和依据,通过系统文献综述法(SLR)从国内外主流数据库中检索并初步提炼出92篇社区适灾弹性评价相关文章。然后,通过词频统计软件整理和专家问卷打分的形式,对上述维度和指标进行初次筛选。其次,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建立指标间比较矩阵、确定关系强度、检验矩阵一致性,并得到各个指标的组内权重和组间权重,通过既定规则筛选出三个维度下的20个评价指标。最后,基于PROMETHEEⅡ决策法建立中国城市社区适灾弹性的灾后度量方法和度量准则,并通过重要性-绩效分析(IPA)法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
(4)验证中国UCCE适灾弹性影响因素与评价指标之间的影响机理。首先,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建立中国城市社区适灾弹性影响机理的假设模型。其次,通过李克特五级打分量表,对调查问卷中各适灾弹性相关题目进行打分和汇总。进而,对获取的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信度分析、效度分析、相关性分析,确保问卷打分和题项设置的合理性。最后,对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度进行检验,验证各影响因素与评价指标之间的假设关系,为后续的模拟仿真奠定理论基础。
(5)建立中国UCCE适灾弹性灾前度量与提升模型。首先,基于Matlab软件中的BP神经网络模块建立中国城市社区复合生态系统适灾弹性预测模型。其次,以暴雨内涝灾害为例,将样本数据在BP神经网络中进行训练和测试,通过隐藏层中的运算建立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之间的潜在关系。同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SNA),通过社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强度矩阵,在UCINET软件中定量计算社区适灾弹性的鲁棒性、冗余性、及时性和谋略性等4R特征。通过对比分析,为后续的实证研究和适灾弹性提升策略制定奠定基础。
(6)开展灾害前后实证研究,为目标社区制定适灾弹性提升策略。本文的实证研究可以分为灾后评价和灾前预测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以南京市四个典型城市社区为例,通过2017年6月暴雨内涝灾害对社区造成的影响,利用PROMETHEEⅡ方法定量计算社区灾后的适灾弹性大小。继而,通过IPA对结果进行分析,找到社区的优势与不足。第二部分仍以上述四个社区为例,首先基于社区现有适灾弹性资本影响因素,预测2019年8月“利奇马”台风可能引起的暴雨内涝灾害下,四个社区的潜在适灾弹性大小。同时,根据社区社会网络关系和强度,计算社区整体和各个利益相关者的4R特性大小。最后,将这两部分结果匹配至对应的利益相关者和影响因素上,通过激励约束机制设计理论为目标社区及利益相关者提供适灾弹性提升策略,并为中国其他城市社区提供经验借鉴。
(1)界定中国UCCE适灾弹性概念、内涵和框架。首先,从“社区”概念入手,介绍中国城市社区发展里程和组织架构变迁。然后,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将中国城市社区分为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子系统,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下文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的划分方式奠定基础。进而,通过文献综述和网络爬虫技术,确定中国城市社区典型灾害、特点及链式传递方式。其次,对中国城市社区适灾阶段和主要利益相关者进行划分,并总结国内外现有防灾减灾实践策略。最后,基于改进的可持续生计框架,提出中国城市社区适灾弹性框架。并依次对“适灾弹性”、“4R特性”、“弹性社区适灾机理”进行分析,最终形成全文的主要研究思路和逻辑框架。
(2)识别中国UCCE适灾弹性影响因素。首先,通过人种志研究方法深入利益相关者群体中,利用深度访谈、自由交谈、圆桌交流等方式,围绕城市社区适灾弹性相关话题,获取调研资料。然后,基于扎根理论对搜集到的资料依次进行开放编码、主轴编码、选择编码以及理论饱和度检验,完成城市社区适灾弹性影响因素的初次选取。进而,通过专家问卷+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影响因素进行约简。最终,通过信度和效度检验,将四个维度下的19个指标确定中国城市社区适灾弹性关键影响因素。
(3)确定中国UCCE适灾弹性评价指标,建立适灾弹性灾后度量和分析方法。首先,确定指标的选取原则和依据,通过系统文献综述法(SLR)从国内外主流数据库中检索并初步提炼出92篇社区适灾弹性评价相关文章。然后,通过词频统计软件整理和专家问卷打分的形式,对上述维度和指标进行初次筛选。其次,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建立指标间比较矩阵、确定关系强度、检验矩阵一致性,并得到各个指标的组内权重和组间权重,通过既定规则筛选出三个维度下的20个评价指标。最后,基于PROMETHEEⅡ决策法建立中国城市社区适灾弹性的灾后度量方法和度量准则,并通过重要性-绩效分析(IPA)法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
(4)验证中国UCCE适灾弹性影响因素与评价指标之间的影响机理。首先,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建立中国城市社区适灾弹性影响机理的假设模型。其次,通过李克特五级打分量表,对调查问卷中各适灾弹性相关题目进行打分和汇总。进而,对获取的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信度分析、效度分析、相关性分析,确保问卷打分和题项设置的合理性。最后,对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度进行检验,验证各影响因素与评价指标之间的假设关系,为后续的模拟仿真奠定理论基础。
(5)建立中国UCCE适灾弹性灾前度量与提升模型。首先,基于Matlab软件中的BP神经网络模块建立中国城市社区复合生态系统适灾弹性预测模型。其次,以暴雨内涝灾害为例,将样本数据在BP神经网络中进行训练和测试,通过隐藏层中的运算建立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之间的潜在关系。同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SNA),通过社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强度矩阵,在UCINET软件中定量计算社区适灾弹性的鲁棒性、冗余性、及时性和谋略性等4R特征。通过对比分析,为后续的实证研究和适灾弹性提升策略制定奠定基础。
(6)开展灾害前后实证研究,为目标社区制定适灾弹性提升策略。本文的实证研究可以分为灾后评价和灾前预测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以南京市四个典型城市社区为例,通过2017年6月暴雨内涝灾害对社区造成的影响,利用PROMETHEEⅡ方法定量计算社区灾后的适灾弹性大小。继而,通过IPA对结果进行分析,找到社区的优势与不足。第二部分仍以上述四个社区为例,首先基于社区现有适灾弹性资本影响因素,预测2019年8月“利奇马”台风可能引起的暴雨内涝灾害下,四个社区的潜在适灾弹性大小。同时,根据社区社会网络关系和强度,计算社区整体和各个利益相关者的4R特性大小。最后,将这两部分结果匹配至对应的利益相关者和影响因素上,通过激励约束机制设计理论为目标社区及利益相关者提供适灾弹性提升策略,并为中国其他城市社区提供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