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生成机理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aoums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矛盾凸显期,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经济发展的换挡期,现实社会矛盾多发、频发。同时,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现代信息技术对现实社会矛盾的助推、放大、助燃作用凸显,形成现实社会矛盾与网络虚拟矛盾的双重互动、叠加效应,使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风险前所未有。  近几年河南省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发生的数量在全国高居前三,网络舆情处于高位运行,并呈现出若干特征。主要表现为:区域分布不均,但相对较集中;燃点低、爆发源多、热点问题集中;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变异性增强;政府应对能力滞后等特点。  生成机理是研究网络舆情发生、发展的深层次原因。通过网络舆情的典型案例分析,河南省网络舆情生成机理分为发生机制、扩散机制、变异机制、终结机制等四个连续递进并呈现出内在关联的动因。现实社会矛盾多发、频发是河南网络舆情生成的源头性动因;现实社会矛盾向网络虚拟矛盾转化是网络舆情生成的扩散机制;网络舆情中矛盾放大、焦点转换,是网络舆情的变异机制;政府的治理措施,是网络舆情生成的终结机制。这四个机制共同构成网络舆情发生、发展、结束的内在动因机理。  以问题意识和矛盾治理为导向,针对河南省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各阶段的规律,和政府、媒体、个人三大主体,提出从政府治理(源头化解现实矛盾、阻断无序扩散、提升政府处置能力)和社会治理(构建媒体把关机制、网民自律机制)两个层面协同治理河南省网络舆情突发事件。
其他文献
在冷战结束后的中东欧,大规模的政治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宣告一个新的时代来临。转型二十年间,中东欧国家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中东欧政党作
在我国的社会发展进程中,“三农”问题占有重要的地位。自实行村民自治以来,赋予广大村民实现“自治”的权力,但是在农村选举中,村民的“自治”权力并没有得到较好的发挥,而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深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然而伴随着GDP高速增长而出现的,还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