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湘西地区战国秦西汉墓葬的调查发掘就已经开始了。经过50多年的调查发掘,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多的发掘资料。前人也对这些资料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不仅有对发掘材料的分期断代,还有对出土器物的研究。这些使得我们对湘西地区战国秦西汉时期的文化面貌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本文根据已发表的材料,从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等方面探寻从战国时期迈向统一国家的过程中,湘西地区的文化面貌发生了哪些变化以及这些变化是如何发生的。首先是对墓葬形制进行划分,将湘西地区发现的小型墓葬墓圹形制分为窄坑、宽坑和梯形三类,按照龛室、.二层台以及墓道的有无再进一步细分。根据这几类墓葬形制存续的年代,论文对湘西地区墓葬形制的发展变化进行了总结:战国时期墓葬形制的种类非常丰富,宽坑墓占多数,龛室和二层台的使用也非常广泛,西汉时期仍然是宽坑墓占主体,墓葬形制的种类比较少,龛室消失,二层台的使用变得非常之少。其次是对墓葬随葬品按照陶器、铜制品、铁器、滑石器等等进行分类描述,通过对这些器物的分类和年代研究,对这些器物组合发生的变化进行总结,比如陶器组合中战国中期鐎壶的出现以及鐎壶上发生的转变,战国晚期盒和钫的出现以及西汉时期器物组合的形成和发展,西汉中期硬陶器大量出现,滑石器从西汉早期就开始了蓬勃发展等等。通过对墓葬形制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和陶器组合进行分析,论文找出其中包含的文化因素的变化,探讨其中文化交流的现象和原因,即战国时期主要是受到楚文化的影响,其中也发现了巴文化和秦文化的因素,但所占比重较少。西汉时期则继承了一部分战国时期的文化因素,既有楚文化的,也有秦文化的,同时西汉时期中原地区的文化也对湘西地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铜制鍪式鐎壶上还能看到和广西地区文化上的交流。而滑石器不仅反映了当地文化的发展,也反映了和广西江西地区之间的交流,更反映出中原地区文化的影响。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湘西地区文化交流的现象。湘西地区长期处于楚国的统治之下,自然受到楚文化的影响较深。由于同巴人地域接近,故而在湘西地区也发现属于巴文化的器物。秦人占据湘西地区的时间较短,所以留下的秦文化的器物也不多,但是有的却延续到了西汉时期。西汉进入长期统一的时期,这对文化上的交流产生了极大的便利,在这样的条件之下,不仅中原地区影响到了湘西地区,而且,湘西地区和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到了西汉中期,湘西地区呈现出中原文化和带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的共同繁荣和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