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帛书《易传》入手探讨孔子易学思想的真实面貌。从文献记载来看,孔子晚年喜《易》,从而对《易》进行过研习,这一点是毋容置疑的。关于孔子易学,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孔子与《周易》的关系,宋欧阳修之前,人们普遍认为孔子晚年好易,从而作了《十翼》,也就是说流传本的《易传》为孔子所做,但是自欧阳修开始对此说法提出了怀疑以后,受此说影响多有学者认为《易传》并非孔子所作,或并非全为孔子所作,而是孔子后学总结而成的,由此,流传于诸多文献中的孔子的论《易》的言论也读被认为是伪托之作。这样一种疑古思潮及至近代更甚,甚至有的学者认为孔子没有易学思想。直到1973年马王堆汉墓帛书的出土,为孔子易学思想研究部提供了新的材料,才使得人们能够认识到孔子易学思想的样貌。
本文在对帛书《易传》进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展开了对孔子易学思想的探讨。首先孔子在对巫史之易的认识过程中,结合儒家独有的德性思维,将德的概念引入《易>中,观其德义,以德解易,将巫史之易的神秘主义倾向引向了理性主义。并走出巫史“易”对占筮的重视,而更加强调卦爻辞中的德义的内涵。这其实也就转变了《易》的诠释视野,开始从人的内在德性出发诠释《易》。其次从阴阳观念入手,探讨孔子由此所建立的天人合德的易道建构。正是对阴阳观念的把握,使得《易》在孔子哪里不仅仅是卜筮之书,更成为能够表征宇宙万物的哲理之书,并打通天地人三才,使得整个卦爻系统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最后则是在易道建构的基础上引申出,孔子研易的最终指向是下落到人世间的,也就是儒家所重视的成己之德和施教于人。人自身是需要不断完善自己,是自己的德性趋于圆满,同时,易道广大,这样的德还要施教于人,在成就君子人格的同时,也实现经纶天下的目的。
本文在对帛书《易传》进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展开了对孔子易学思想的探讨。首先孔子在对巫史之易的认识过程中,结合儒家独有的德性思维,将德的概念引入《易>中,观其德义,以德解易,将巫史之易的神秘主义倾向引向了理性主义。并走出巫史“易”对占筮的重视,而更加强调卦爻辞中的德义的内涵。这其实也就转变了《易》的诠释视野,开始从人的内在德性出发诠释《易》。其次从阴阳观念入手,探讨孔子由此所建立的天人合德的易道建构。正是对阴阳观念的把握,使得《易》在孔子哪里不仅仅是卜筮之书,更成为能够表征宇宙万物的哲理之书,并打通天地人三才,使得整个卦爻系统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最后则是在易道建构的基础上引申出,孔子研易的最终指向是下落到人世间的,也就是儒家所重视的成己之德和施教于人。人自身是需要不断完善自己,是自己的德性趋于圆满,同时,易道广大,这样的德还要施教于人,在成就君子人格的同时,也实现经纶天下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