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以L-酪氨酸和DL-酪氨酸为原料,经酯化、氨基保护、氨化、脱保护和酰胺缩合等多步骤反应,合成了L-酪氨苄酰胺对羟苯乙基酚和DL-酪氨苄酰胺对羟苯乙基酚两种二羟基单体;再以DBTL为催化剂,两种二羟基单体分别与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采用氢转移加成聚合法,在最佳反应条件下聚合得到BPU和外消旋BPU两种新型聚氨酯;并用红外光谱(IR)、1HNMR、紫外-可见光谱(Vis-UV)、圆二色谱(CD)、X-射线光谱(XRD)、热重及差热分析(TG/DSC)等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BPU的旋光度最高可达到+78°,表明BPU旋光能力较高。BPU和外消旋BPU玻璃化转变温度(Tg)分别为286.6℃和258.4℃、热分解温度(Td)分别为323.6℃和305.6℃,红外发射率分别为0.618和0.801,表明BPU和外消旋BPU热稳定性较好、红外发射率较低。
其次,以L-酪氨酸和DL-酪氨酸为原料,经酯化、氨基保护、氨化、脱保护和酰胺缩合等步骤,合成L-酪氨戊酰胺对羟苯乙基酚和DL-酪氨戊酰胺对羟苯乙基酚两种二羟基单体;两种二羟基单体再分别与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反应,合成了侧链上是脂肪酰胺的新型聚氨酯WPU和外消旋WPU;并用IR、UV-vis、CD、DSC/TG等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该聚合物较佳的制备条件。结果表明WPU较佳的合成条件为:预聚时间5h、温度100℃;WPU的旋光度最高可达到+64.3°,WPU的旋光能力较高。WPU和外消旋WPU的红外发射率分别为0.694和0.809,而且在大多数溶剂中均不溶解。说明WPU和外消旋WPU的热稳定性较好、红外发射率较低、耐溶剂性较好。
然后,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对纳米二氧化硅(SiO2)微球进行表面改性,再用聚氨酯预聚物与改性SiO2进行复合,制备了两种聚氨酯@SiO2复合物(BPU@SiO2和外消旋BPU@SiO2)。复合过程中,螺旋结构聚氨酯BPU成功地包裹在改性后的二氧化硅微球表面,形成有机一无机复合物。与SiO2微球相比,复合物的紫外吸收特性和结晶性都产生了改变。由于无机核和有机壳之间的界面作用,BPU@SiO2的红外发射率与二氧化硅微球相比也降低了很多,从0.748降低至0.582。
最后,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纳米氧化镧(La2O3)进行表面改性,再用WPU和外消旋WPU分别与改性La2O3进行复合,制备了有机一无机复合物WPU@La2O3和外消旋WPU@La2O3。在复合过程中,螺旋结构聚氨酯成功地接枝于改性后的La2O3表面,没有破坏La2O3原有的晶体结构。与La2O3原粉的红外发射率(0.870)相比,WPU@La2O3和外消旋WPU@La2O3的红外发射率大大降低,分别为0.494和0.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