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维护政治稳定和治理民族问题是一对共生的政治关系,是当今世界任何多民族国家在现实发展中所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民族与国家的本质属性并不相同,民族基于天然族性组成的共同体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不会因为地域的迁徙或者国籍的转变而立刻发生质变,但是国家却总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干扰而发生政治动荡甚至分裂。国家注重于政治色彩偏理性,民族则更注重文化俗成偏感性。跨界民族是对居住在不同国家但在传统意义上隶属于同一民族的族群统称,他们历经历史变迁但仍然保持着一致的族群要素,民族的聚居及活动在地域上的范围被国家政治疆界所分隔,是同样作为人类共同体的民族范畴和国家范畴的重叠交错。同一跨界民族在族性上找寻到了认同、文化、历史、习惯传统、语言文字上的共通性,但在不同的国家公民身份的认知上又陷入了困惑。跨界民族成员虽然通过公民身份获取了权益诉求的能力并组建了社会关系,但是他们的国家认同感也总会受到民族一致性甚至是民族主义的冲击,因此学界普遍认为民族向心力和国家凝聚力的摩擦是跨界民族问题的深刻根源。这种认同交错是历史文化因素与现实政治相较的产物,有着其天然性的一面,同时也受到族群规模、权力结构、民族关系、发展差距、领袖态度及国际局势等外部条件的影响。全球化的深入意味着多元意识形态的频繁接触,常常显现为同化或异化的结果,表现在具体行为上,跨界民族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差异性较为典型。虽然冷战和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都已退去,但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时代趋势也并没有很好的消解跨界民族问题,反而一些不当的整合行为激化了民族矛盾,跨界民族的国际流动性使传统意义上的国家民族工作难度增大。全球化也为不同的民族、或者被分割的同一民族提供了体验和比较世界性文化的条件,包括差异的政治制度、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使得人们的认同层面饱受冲击和考验,并有着重构的风险。跨界民族相关问题涉及到公民与国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民族与民族共同体、民族与国家、国家与国家等一系列重大原则问题,而其中最主要的基本问题就是认同问题。政治稳定作为国家安全的核心,在众多关键节点上也是依赖于跨界民族相关问题是否能妥善解决的。在多民族国家内部跨界民族的不平衡发展是一种常态,也是跨界民族相关问题难以彻底解决的根本所在。跨界民族成员为追求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主动或被动的参与政治权利的获得,在实际生活中难免会突破秩序的规约。跨界民族的政治生活还具有境内外联动、外溢效应明显等特点。从全球范围来看,较为典型的跨界民族认同问题有亚洲的斯里兰卡泰米尔人问题、欧洲的英国北爱尔兰人问题、美洲的美国墨西哥裔问题等等。在多数地区冲突的事件中都有着跨界民族的干系,国际的热点难点问题也多多少少与跨界民族相关,跨界民族地区总会被各方势力所关注并成为他们角逐的场地,其负面效应既有领土争端、民族分裂等传统安全领域的,也有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对各国的政治稳定都产生了较大的滋扰。跨界民族关系不仅仅是国内的民族关系问题,还对国家间关系起着重要的影响,是国际关系的一部分,跨界民族会使复杂的国际关系更加复杂,对任何国家来说都必须谨慎对待。我国幅员辽阔、邻国众多,少数民族中的多数具有跨界民族性质。在我国也有着一定的跨界民族问题:民族主义思潮对边疆地区的渗透、境外敌对势力蛊惑跨界民族群众、跨界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及跨界民族发展不均衡等等,最后都会投射到认同层面进而削弱民族成员的国家认同感。搞好民族团结和维护政治稳定是我国立党立国的根本原则,跨界民族问题对我国的政治稳定确实存在着现实与潜在的威胁,必须要格外慎重地对待跨界民族事务,最大程度地抑制跨界民族问题的产生、蔓延与恶化。解决好跨界民族问题不仅利于国内民族团结稳定,也有助于增进国家间的友好交往,形成地区及国际性的和谐局面,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威望。无论是我国还是其他国家在处理跨界民族问题上都有着成功的经验或者一波三折的过往,所以需要我们去反复地比较借鉴从而改进民族工作、促进政治稳定。本文的主要叙述脉络分为三个部分,包括引言、正文及结语。引言部分主要对论文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思路与方法及研究重点与难点进行了论述,是对论文整体架构的把握,为论文的渐次展开提供了依据。正文部分由六个章节构成。第一章是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在此章中,首先对于如何界定政治稳定进行了探讨,追溯了政治稳定理论的渊源,梳理了国内外相关学者对于政治稳定内涵的理解,并主要以塞缪尔·亨廷顿的学术观点对政治稳定的核心内容和状态类型进行了归纳;再次是对于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即跨界民族的定义进行解读,通过对比众学者对于跨界民族的不同界说,从中总结了跨界民族的特性,并参照学界习惯主要的依据人口比重对跨界民族进行了类型划分;复次,对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内涵分析,介绍了关于两者之间关系的主要学术观点;最后,对于本文所涉及的其他基本理论进行了概述,并阐明了本文研究可能带来的现实意义。第二章是跨界民族认同差异与政治稳定关系的理论模型建构。此章节是本文的中枢部分,首先是对跨界民族相关问题的学理性分析,从民族问题与政治稳定的关系、民族问题与跨界民族问题的关系演绎出跨界民族问题与政治稳定的内生联系,并对跨界民族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它的本质,即认同差异;其次是对本论文的两个核心理念内在关联的剖析,先是阐述了政治不稳定的现实表现,包括政权合法性遭质疑、发生国家认同危机、社会集团间的冲突、政治参与渠道受限、政府政策有失公平等不良后果,接着又分析了认同问题与政治稳定的影响因素的内在联系,这些因素包括政治体系制度化程度、社会经济的发达程度、政治文化的积淀程度、政府权威的影响能力以及有序框架内的公民自由度,然后又探讨了跨界民族影响政治稳定的方式,主要分为了国内和国际两个维度,并列举了一些跨界民族认同问题对政治稳定负面影响的现实案例;再次是本文理论模型的部分,先是对跨界民族的民族结构进行了定义,之后对本文的核心概念即认同差异做出了较为合理的界定以及追根溯源,在对认同问题与政治稳定之间的逻辑关系梳理之后,进行了理性的变量假定,认为作为因变量的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态势主要是由双重自变量:即民族结构和认同差异所左右的,并进行了适当的推理,最后探讨了认同差异的临界值。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是跨界民族认同差异的案例研究,这三章是本文理论应用下的实证研究。根据理论模型设定的跨界民族认同差异的不同状态,分别与跨界民族级现象进行了对应:认同差异渐离状态-美国墨西哥裔的认同危机;认同差异对立状态-英格兰人与北爱尔兰人间的宗教矛盾和领土归属问题、斯里兰卡的政策失误导致的僧伽罗人与泰米尔人的尖锐的民族矛盾;认同差异重叠状态-保加利亚的民族和解和中国延边朝鲜族高度的国家认同。通过理论应用,对这些案例中的民族结构、认同差异的来源以及政治稳定的情况分别进行了研判,也对他们的问题性质进行了异同分析,希望能够对所建理论有一定的证实作用。第六章是关于跨界民族认同差异研究的若干思考。首先是对认同差异理论的适用性和内在机理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和审视,毕竟没有完美的理论,是需要去反复琢磨的,也给其他学术研究留下了补充和批评的空间。然后在政治稳定的视域下,提出了一些治理跨界民族认同问题的浅见,主要是在政治体系、国家意识、资源分配及外交领域上的建议,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国内跨界民族认同问题的治理也提议了些参考策略。结语部分对本论文的观点进行了总结,再次强调了本论题的研究意义、研究困境及研究前景,并寄望于我国的民族工作日益精进、更胜往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