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我国伯氏疏螺旋体基因型分布,扩大我国伯氏疏螺旋体菌种库,本研究选择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吉林省、山东省、浙江省和福建省的林区为调查点,采集全沟硬蜱、嗜群血蜱和森林革蜱等6种蜱类,进行伯氏疏螺旋体分离和鉴定。结果仅从全沟硬蜱中分离到26株分离株。 采用RFLP、SSCP及测序方法对26株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显示5S-23S rRNA基因间隔区属高变区中在Mse Ⅰ的识别序列中发生了碱基置换,导致RFLP方法不能对部分分离株进行明确分型;SSCP缺乏类似于GenBank的数据库,不能对未知菌株进行准确分型;序列测定方法最为适用于分离株的基因型鉴定。采用该方法对本室现有我国36株分离株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分离株分别属于3种基因型:B.garinii、B.afzelii及B.valaslana,其中B.garinii(29/36)为优势基因型,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及吉林;B.afzelii基因型均来自于黑龙江;B.valaslana基因型均来自于云南。结果揭示我国伯氏疏螺旋体分离株的基因型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为研究我国优势基因型B.garinii型分离株的致病性,本研究选用3株具有遗传差异的B.garinii型分离株经皮下重复接种BALB/c小鼠3次,于40天及87天后分批处死后采集脏器,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方法研究其急、慢性病理改变及其抗原分布。结果显示3株分离株均致使实验小鼠的组织脏器发生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并由急性病变向慢性病变转化,这可能是由于病原体长期感染所引起的。本研究中观察到3株不同分离株导致的同期病理改变不尽相同,与以往报道也不相一致,可能是由我国分离株的遗传差异所导致的,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