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盖亚特里·斯皮瓦克是美国当代文学理论和批评大师。作为一个出生于前殖民地的女性学者,斯皮瓦克始终关注于性别、种族和阶级意义上的他者。对他者的伦理考察是贯穿她学术生涯的一条主线,把她在不同领域那些看似毫无关联的理论创作连结成一个逻辑相通、层次分明的整体。斯皮瓦克真正走上学术舞台始于她对德里达解构主义经典著作《句法学》的成功翻译和介绍。将德里达奉为导师的斯皮瓦克紧跟着德里达的步伐,从对他者被西方话语遮蔽的质疑到对他者异质性的多方位探讨,斯皮瓦克的学术思想不断地向勒维纳斯靠拢。勒维纳斯的伦理理论可以成为观照斯皮瓦克思想的一个裨益良多的参照,甚至是解开她理论难题的一把钥匙。斯皮瓦克用解构主义术语对异质性伦理思想做了界定,她的异质性伦理思想与勒维纳斯的伦理思想有所区别,如在勒维纳斯看来他者的伦理召唤先于自我的个人存在,伦理作为第一性更多是哲理上的,而斯皮瓦克更强调他者召唤与自我回应的同时性,担心伦理召唤的难题是对属下权益争取的妨碍。通过对斯皮瓦克女性主义著作的梳理,我们可以清晰理出的一条异质性伦理思想的变迁图。依据其对他者关注的变化,斯皮瓦克的女性主义批评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斯皮瓦克早期的女性主义批评表现出反本质主义立场的倾向。第二阶段斯皮瓦克批判了以克里斯蒂娃为代表的法国女性主义理论家,指出她们在面对第三世界女性时的保守立场是与欧洲殖民思维的合谋。第三阶段斯皮瓦克返回到自己的母国文化,讲述被西方殖民话语和印度男性话语双重遮蔽的属下女性的自杀真相,揭示异质性伦理面对他者的开放性。斯皮瓦克对异质性伦理思考更深入地体现在她的后殖民理论中。我们借用罗伯特·杨在分析殖民地话语对他者挪用时所提出的同异二元辩证观点,对照萨义德和霍米·巴巴著作对他者的表现,可发现斯皮瓦克更着重强调他者的绝对异质性,而异质性伦理思想正是斯皮瓦克后殖民思想的内核。斯皮瓦克将奥维德《变形记》中纳西斯和艾可两个神话人物解读为“自我认知与对他者认知之间的困境”,并总结出两种伦理模式:指涉自我的纳西斯模式和指涉绝对他者的艾可模式。纳西斯模式是自我意识对他者的占据和消解,艾可模式指不能为主流话语包涵和了解的他者绝对异质性。斯皮瓦克批评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西方哲学家没有超越纳西斯模式,在面对殖民地他者时仍然采用帝国主义似的傲慢态度。斯皮瓦克的后殖民主义异质伦理思想同样体现在她对殖民主义和后殖民主义文本的细读中。斯皮瓦克的异质性伦理思考也反映在她的翻译观和比较文学观中。斯皮瓦克依据对他者的(不)表现将语言分为三层:逻辑、修辞和静寞,斯皮瓦克将静寞看做他者绝对异质性在语言层面的体现。基于此语言观,斯皮瓦克将翻译看做充满爱的爱意表达和最亲密的阅读行为。斯皮瓦克提出“地球性”的概念,强调地球上所有语言文化的平等地位,以便与以西方为中心的全球化的概念加以区分。斯皮瓦克将她的翻译观和比较文学观具体应用到对德维作品的翻译,解读这些作品有助于我们对斯皮瓦克的特异性伦理思想有更生动形象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