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高渗透率分布式光伏接入和高比例电力电子电源/负荷设备带来的电压越限和谐波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配电网安全稳定的重要问题。研究含分布式光伏配电网电压越限和谐波问题的治理策略对于提高供电质量和新能源消纳能力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并网点本地治理、分布式治理、集中式优化三个角度,研究了电压越限问题和谐波问题的综合治理策略。针对并网点本地治理,分析了光伏并网点出现电压越限和谐波问题的机理,提出了基于逆变器自适应功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渗透率分布式光伏接入和高比例电力电子电源/负荷设备带来的电压越限和谐波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配电网安全稳定的重要问题。研究含分布式光伏配电网电压越限和谐波问题的治理策略对于提高供电质量和新能源消纳能力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并网点本地治理、分布式治理、集中式优化三个角度,研究了电压越限问题和谐波问题的综合治理策略。针对并网点本地治理,分析了光伏并网点出现电压越限和谐波问题的机理,提出了基于逆变器自适应功率控制的光伏并网点电压越限和谐波问题综合治理策略。首先,将并网点电压越限与谐波问题同时进行考虑,提出了逆变器容量分配策略。然后,针对电压越限问题,考虑电压越上限与电压越下限时削减有功对并网点电压影响的差异,提出了逆变器自适应功率控制策略。最后,针对有功削减,提出了一种考虑辐照度快速下降时开路电压变化的光伏逆变器有功功率削减控制策略。经仿真验证,所提策略可以有效治理并网点电压越限问题和谐波问题。针对配电网分布式治理,分析了配电网中出现电压越限和谐波问题的原因,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一致性算法的配电网电压越限问题和谐波问题“分布式+就地”治理策略。针对电压越限问题,采用一致性算法进行分布式控制,提出一种光伏无功-储能有功-光伏有功三阶段治理方式进行;针对谐波问题,考虑逆变器对并网点谐波问题的治理能力,利用逆变器剩余容量进行谐波就地治理。最后,采用IEEE33节点算例进行分析,验证了该策略的治理效果。针对配电网集中式优化,进行综合考虑网损、电压越限、谐波等问题的区域配电网光储设备协调优化研究,提出了含光储设备的区域配电网协调优化运行方法。首先,针对区域配电网多目标优化问题,提出了加权目标函数模型,包含网损、电压偏差、谐波电压畸变率;然后,针对部分约束条件可能导致优化收敛困难的问题,嵌入电压越限和谐波电压畸变率越限罚函数,以罚函数形式进行约束;最后,在IEEE33节点算例上进行了含分布式光伏区域配电网协调优化,验证了优化效果。
其他文献
在全球能源环境危机日益紧张的背景下,我国提出了“双碳”目标,彰显了节能减排和低碳绿色发展的决心,也预示着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未来能源供应的主要形式。分布式能源系统作为一种节能低碳、经济可靠的新型供能系统,是推动可再生能源应用,实现“双碳”目标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严寒地区因其恶劣的气候环境,化石能源匮乏,集中供能成本太高,但当地的可再生能源种类丰富,在严寒地区应用耦合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能源系统解决迫切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是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重要议题。回顾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变迁,经历了从“熟人关系网”“单位制度”到“社会管理”再到“社会治理”阶段,但仍然存在建设主体单一、治理方式碎片化、建设成果利益分化等问题,并制约着社会信用体系新格局的形成。为此,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新格局,要从共建、共治、共享三个关键词彰显理论架构特征,着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社会
随着电网数字化转型,电力终端产生的海量数据亟需实时处理分析,云计算处理架构难以满足电力业务的通信需求,边缘计算技术利用部署在边缘节点的服务器可以实时、高效地处理终端数据。电力线通信(Power Line Communication,PLC)是实现电力物联网终端“最后一公里”接入的重要方式,为电力物联网边缘计算的海量数据传输提供通信解决方案。然而在边缘计算辅助下的PLC系统也面临许多挑战,如子信道、
综合能源系统调度中,除了对综合能源系统本身进行优化外,如何在兼顾用户用能体验的基础上挖掘用户侧的灵活性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主从博弈的综合能源弹性负荷调度方法。本文首先建立了基于用户用能体验的用能满意度与效用模型。相比于难以实践的问卷调查方法、不可靠的函数表达方法或者模糊的预测评估投票模型,用能满意度与效用模型清晰地刻画了用户的用能体验效益。本文提出的效用函数同时兼顾了用户
软磁材料广泛应用于变压器、电机等电力设备中,其磁滞特性与损耗特性的准确快速模拟及计算对电力设备本身的运行效率分析以及优化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电力设备的实际运行中,铁心中的磁通密度通常是带有一定谐波分量的非正弦波以及高频正弦波,因此需要建立对应非正弦激励下以及高频下的磁滞模型对软磁材料的磁滞特性与损耗特性进行模拟计算。本文基于Play模型对软磁材料的磁滞及损耗特性进行模拟与实验研究,主要研究内
能源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永恒主题,2020年中国能源消耗总量为49.80亿吨标准煤,其中工业领域消耗32.95亿吨标准煤,同时工业流程普遍存在着耗能高、浪费大及能效低等问题,工业领域的提效减碳已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研究内容。目前在工业余热回收、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及储能等领域,热泵技术因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已然得到快速发展,但受热力学循环、工质热物性、压缩机耐温耐压和润滑等条件限制,常规吸收式与压缩式热
矩形水舌的表面初次破碎过程,是挑流泄洪雾化第一雾源产生的主要原因,其特性与后续的第二雾源、第三雾源都息息相关,故矩形水舌的初次破碎机理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本文基于大涡模拟方法,对矩形水舌的表面初次破碎现象与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了水舌表面破碎模型。认为矩形水舌是连续不可压缩的水体,采用Navier-Stokes方程作为基本的控制方程;使用体积分数法和界面几
液滴蒸发不仅是生活中常见现象,而且在工业中应用广泛,例如,喷雾冷却利用液滴蒸发带走热量,是电子芯片冷却关键技术。喷雾液滴若采用纳米流体可强化传热,但长期使用存在以下问题:堵塞喷嘴;磨损设备;过多纳米颗粒沉积在表面使传热恶化。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另辟蹊径:通过纳米流体液滴蒸发形成“咖啡环”,然后在“咖啡环”上进行液滴蒸发实验研究,并与金纳米流体液滴、清水液滴的蒸发进行对比。实验采用玻璃基底,加热板温度
核态沸腾是高效的换热方式,在电子设备热管理领域应用广泛。运用微结构与浸润性改性手段进行表面强化换热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与难点,尤其是微结构和浸润性耦合时的影响机理有待深入考察。同时,非均匀浸润性研究也逐渐引起关注,但目前对混杂浸润性的机理认识仍不统一。在微结构和浸润性耦合的基础上,利用时间调控和空间调控进行浸润性调控以强化换热,是未来研究浸润性影响机理的方向,其中时间调控更具优势,可根据气泡不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