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子宫内膜癌(EC)是发达国家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升高,现已在我国女性生殖道肿瘤发病中排在第二位。双糖链蛋白聚糖(Biglycan,简称BGN)是蛋白多糖家族(SLRPs)中重要的成员之一,其在细胞外基质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Biglycan几乎存在于我们身体所有器官中,但其在各器官中的分布并不均匀。已有实验证明Biglycan在细胞表面表达,同时在一些特殊的组织细胞中的细胞外基质中表达较多。Biglycan的表达模式已被证明是由生长因子和病理条件的改变共同调节。在近期的研究中检测到Biglycan在肿瘤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其在胰腺腺癌、结肠肿瘤、卵巢癌、肝内胆管癌及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Biglycan在肿瘤组织中的高表达提示Biglycan在癌症转移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前期研究已证实了Biglycan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升高,提示其对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具体作用及作用机制尚不清。因此,本课题旨在体内体外实验中明确Biglycan在子宫内膜癌进展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探讨Biglyca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研究方法:应用Western blot. PCR技术筛选出Biglycan高表达子宫内膜癌细胞系,构建Biglycan shRNA表达载体,并应用慢病毒转染建立Biglycan敲除的稳定子宫内膜癌细胞系。应用划痕实验测试Biglycan对子宫内膜癌细胞恢复能力的影响,应用小室实验测试子宫内膜癌迁移侵袭能力的改变,应用小管形成实验检测Biglycan对体外子宫内膜癌细胞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动物实验中建立裸鼠子宫内膜癌腹腔转移瘤模型,取对数生长期的对照组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vector及实验组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shBGN制成单细胞悬液注射至4周龄大的雌性BALB/C-nu/nu裸鼠腹腔内,对照组和实验组各有裸鼠5只。培育40天,使用CO2窒息的方式处死裸鼠,记录肿瘤个数,位置并剥离称重,福尔马林固定保存,免疫组化、HE染色检测瘤体,测试Biglycan在体内实验中对子宫内膜癌转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分析实验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所得数据用平均与标准差的方式表示。研究结果:(1) Biglycan在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和AN3CA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子宫内膜癌细胞系。(2)成功建立了Biglycan稳定敲除的子宫内膜癌细胞系,子宫内膜癌细胞株Ishikawa/shBGN由Biglycan的表达明显低于Ishikawa/vector。(3)通过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及小管形成实验证实了Biglycan能够增强子宫内膜癌细胞转移、迁徙和血管生成的能力。动物实验中实验组转移瘤模型腹腔内形成的肿瘤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证实了本结果。研究结论:(1)Biglycan能够增强子宫内膜癌细胞的转移和侵袭能力,促进子宫内膜癌的发展;(2)Biglycan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治疗的潜在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