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5年5月26日第一批短期融资券批准发行以来,短期融资券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重要的短期融资工具之一。截至2011年9月,我国企业利用短期融资券筹集的资金累计高达约31212.5亿元,较2009年增长了87.54%,该发行总额已超过金融债券融资总额的三分之一,更远远高于企业债发行总额。我国短期融资券市场发展如此迅猛,那么,什么样的企业,在什么状态下会采取发行短期融资券这一融资决策,以便充分利用短期融资券这一融资工具的融资优势?其中是否存在短融长投现象及潜在的流动性风险?影响企业利用短期融资券融资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短期融资券市场的发展情况,更有利于该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完善。鉴于此,本文着重探讨基于企业特质层面的我国企业利用短期融资券融资的影响因素,主要选取了财务状况、公司治理及资金需求三个视角来深入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总体而言,规模越大,信用等级越高,财务杠杆越低,经营风险越小,盈利能力越强的公司越有可能利用短期融资券融资。而公司治理状况及成长性指标对公司利用短期融资券融资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在对资金需求这个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中发现,短期融资券发行额与企业资本性支出显著正相关,与企业营运资金净增长显著负相关,表明样本公司利用短期融资券筹集的资金部分被用于长期资金需求上,发行短期融资券的企业中存在利用短期融资券进行短融长投的现象。本文首先以2005年5月26日至2011年9月30日期间发行过短期融资券的435家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公司,并选取了同一行业、同一年份且流动比率最接近的435家未发行短期融资券的公司作为配比公司,将这870个样本作为Logistic多变量判定分析样本,配比原则的严格性保证了本文实证分析的严谨性及结论的可靠性。接下来,在对短融长投现象进行揭示时,需要研究短期融资券发行额与资金需求的关系,因此,该部分实证分析样本回归到最初选取的435家样本公司,保证了实证结论的延续性和可对照性。本文的主要贡献有:在理论分析方面,整合了短期债务融资的理论框架,提出了短期融资工具的研究思路;在历史分析中,通过与美国票据市场的对比,发现我国短期融资券市场存在特有的制度缺陷和风险隐患;在实证研究中,本文发现利用短期融资券融资的企业从财务状况上看是比较优质的,但其他方面却隐藏着不可忽视的风险。首先,公司治理状况及动态指标的变化应得到警惕和关注;另外,由于短融长投现象的存在,投资者也应特别警惕流动性风险及到期偿付风险。全文共五章,主要涉及文献分析、理论研究、历史分析、实证研究四大部分。其中第一章包含文献分析,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相关文献成果做出了综述和梳理,为后文理论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第二章为本文理论研究部分,介绍了短期债务融资的理论框架,阐述了资本结构理论及债务融资理论,为后文实证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为历史分析部分,主要介绍我国短期融资券市场发展状况及美国票据市场的经验借鉴;第四章是本文实证研究部分,该部分首先对我国企业利用短期融资券融资的影响因素做出理论分析,并设定理论假设,接着在此基础上进行描述性统计,单变量相关性分析及Logistic判定分析,最后对实证验证结果进行分析、解释与总结;另外,在资金需求视角上,本文做出了进一步的实证研究以检验我国发行短期融资券的企业中是否存在短融长投的现象。最后,第五章概括了本文的研究结论,阐述了本文研究结论对市场参与者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