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文人的“诗化生活”与诗歌新变——以明中后期唐寅、王稚登、冯梦龙为中心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45574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江南名城,西与太湖毗连,水陆交通发达,城市文明发展迅速,至明代中叶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一块特殊高地,商业与文化的双重繁荣,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两相合璧,苏州逐渐成为明代吴中文人的诗意栖居之地。特别是成化、弘治以后,苏州的政治氛围、商业状况,生活环境、生活风尚、生活观念都发生了变化,文人的人生旨趣,生活趣味,生活方式,生存心态也由此发生了转变。如位列“苏州四才子”之一的唐寅;自文徵明后,遥接其风,“主词翰之席者三十余年”的明代山人代表王稚登;俗文学大师冯梦龙;他们虽是布衣文人,却能“不由科名而才倾一时”,有着不同于传统文人的生活状态、生活方式和生存心态。而这一现象的出现正是与苏州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息息相关,鉴于此,笔者及后人有必要去探索这些文人在苏州明中后期的生活状态、生活方式和“市隐”心态,即“诗化生活”状态;探究都市生活、通俗文学的兴起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分析他们的诗歌或拟民歌在主题题材、语言体式、审美意识等方面所出现的新变化,即这些诗歌都不同程度的体现了生活化、通俗化的倾向,显示了诗歌由雅趋俗的转变。   本文第一章论述明代苏州是“诗化生活”的属地,从历史时段和地域空间两个角度对苏州进行考察和分析,揭示苏州在明代已成为诗意江南城市的代表,并结合明中后期的文人生活,论述苏州作为“诗化生活”属地的具体表现:明代苏州园林是苏州文人诗意的栖居之地,明代的曲艺是苏州文人生活的娱乐方式,苏州文人在书画等技艺方面的纯熟。第二章论述“诗化生活”与苏州文人,首先论述唐寅、王稚登、冯梦龙的“诗化生活”状态,内容涉及他们的家世背景、个人经历、交游情况等,重点突出他们以艺谋生的生活方式及生活状态:他们大多筑室而居,好雅集盛会和访胜记游。其次论述“诗化生活”状态对文人的影响:“诗化生活”对文人外在技艺养成的作用以及“诗化生活”与“市隐”心态之形成两者之间的关系,即苏州文人在“诗化生活”状态下往往导致文人诗书画艺兼修,此时苏州形成了良好的艺文学术氛围;而文人在这种生活状态下又形成了与传统隐逸不同的“市隐”心态。第三章论述苏州文人诗歌新变。从唐寅、王稚登诗歌和冯梦龙拟民歌作品的主题题材、语言体式、审美意识、艺术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突出在唐寅和王稚登为代表的诗歌、冯梦龙的拟民歌中,有对中晚明色彩斑斓的苏州市井生活的描绘、有文人日常雅俗生活的表现,有对吴地男女率真的情爱生活的展现,他们诗歌整体显现出个人化、生活化、通俗化的倾向,显示了明代诗歌由“雅”向“俗”的转化。   总之,他们的“诗化生活”与诗歌创作展现了苏州布衣文人的“市隐”生活和诗歌雅俗新变现象,显示了明中后期的苏州城、人、诗出现的新特点。其实何止是苏州,这是整个江南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发展,是中晚明江南士人的新面貌,是中晚明诗坛的新变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其他文献
鲁敏,一个“70后”作家,在“文学已死”或“向死而生”的各种议论中,她不为所动,坚持要接近或靠近她希望得到和看到的东西。她摒弃卫慧、棉棉式的私人化写作,也没有池莉式对
21世纪的今天,现代化城市进程不断加快,而城建档案的管理和分类逐渐受到重视.在近几十年来科技档案排架的管理而言,当前城建档案馆藏的管理逐渐有着相对成熟的技术.而城建档
阿姆斯特丹/AMSTERDAM按照我们的传统看法,“黄赌毒”全面合法的阿姆斯特丹是个鱼龙混杂之地。这个全欧洲人口最密集的所在,汇聚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各色人等,从事着各种各样的
为了更好促进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实训教学模式的应用,本文以高职计算机专业为例,深入探讨高职实训教学模式改革问题;在概述基于“工作过程”的是高职计算机实训教学基础
查尔斯·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大陆的社会现实和时代气息,具有强烈的写实性与批判性的同时也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其
标签分配协议是MPLS技术的控制协议 ,也是MPLS的核心。它相当于传统信令中的信令协议 ,负责转发等价类的分类、标签的分配、分配结果的传输及LSP的建立和维护等一系列操作。
面对不断变化发展的世界形势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实践,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事业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推向纵深,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入,加强党的建设,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店名作为一种极其鲜活的语言现象,不仅仅具有一般语言符号的标识作用,更能体现出商家的命名心理,进一步折射出一定的文化信息,
18世纪末至今,美国通俗小说实现了模仿、发展、完善与繁荣的历程,对于个人主义精神和平等意识的尊崇,使得西方的英雄母题在美国通俗文学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美国通俗文学集中地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