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基本养老服务供给适度水平及效果评价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bao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本养老服务适度供给水平的研究,是基于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基本养老服务存在供需量不均衡、供需结构错配的现实问题下提出的。研究基本养老服务供给适度水平及供给效果评价,对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基本养老服务应保尽保、供需适配,保障老年群体基本权益,推进兜底性、基础性、普惠性民生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针对上海市基本养老服务供需不适配问题,立足于“需求决定供给”、“资源约束供给”的基本养老服务适度供给原则,尝试探求在尽可能满足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的同时,考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约束的基本养老服务供给适度水平,从而依据“应然”层面的适度供给水平,对“实然”层面的基本养老服务供给水平进行效果评价。通过文献分析,结合上海基本养老服务的实务操作,在明确服务需求和供给内部要素的基础上,本文首先搭建基本养老服务供给水平评价的三级指标体系;其次,运用线性规划方法,通过进一步提炼指标,构造约束条件,建立“成本最小、满足服务需求最大”目标下的基本养老服务供给线性规划模型,求得服务供给的最优解;再次,搭建考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约束下的基本养老服务供给目标规划模型,求得服务供给的相对满意解;继而,基于线性规划最优解和目标规划满意解,探求上海市基本养老服务供给的适度水平,即“应然”标准;最后,形成经济发展水平约束下的基本养老服务供给水平相对标准评价方法,对上海市HP区YY街道和PT区CF街道的基本养老服务供给水平进行实际效果评价。在系统搭建基本养老服务供给适度水平测量模型及评价方法的基础上,主要形成了以下研究结论:一是依据评价体系的目标导向,认为应从基本养老服务保障对象服务需求满足程度、服务资源配置状况两个维度,构建基本养老服务供给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在指标层次上应体现基本养老服务内容的系统性,突出服务内容的主次性,从而形成相对完整且有针对性的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基本养老服务应在“需求决定供给”、“资源约束供给”的基本判定原则下测度供给适度水平。即基本养老服务供给的适度水平衡量标准不应仅仅取决于人口结构下的服务对象需求水平,还应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资源禀赋条件,在匹配社会公众服务需求的同时,与当期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三是基本养老服务供给适度水平的测度目标,应是有需求老年人对服务供给达到相对满意程度,而不是一味追求财政投入成本最小的绝对最优值,即不是以最优为目标设置,而以相对满意为目标达成。四是基本养老服务供给水平的效果评价,应是对基本养老服务“应然”与“实然”之间差距的评价,对于不同区域之间,评价标准不应是无差别化的统一标准,而应与不同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结构等因素相关,即应是能够根据地区状况弹性变化的“相对评价标准”。五是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发展,应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多方主体力量合作参与供给。同时,由养老护理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基本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是养老服务供给中的重点,其数量和配置比例具有一定的硬约束性,因此,应加快推动建立起一支数量充足、配置合理的人才梯队,保障基本养老服务有效供给。
其他文献
为了解手部皮肤损伤受伤因素以及影响因素,2008年5月1日-2009年1月31日我们对就诊的5233例手外伤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主要统计其中的一些相对特殊的皮肤损伤,包括皮肤撕脱伤和
油菜机械收获是实现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一个关键性的“瓶颈”环节。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油菜收获机械化的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此提出了加强油菜收获机械技术的专题研究
摘要:目前,前往综合实践学校进行学习,已成为中小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途径。文章采用访谈法、观察法,对浙江省六所国家中小学示范性综合实践学校的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结合调查结果提出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以打破时空限制、融合学科课程以实现课程内容的延展、加强专业师资培训等建议,以期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更好实施提供借鉴。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程实施;调研  中图分类号: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