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台湾地区各项经济指数下滑,经济发展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因此台湾地区要不断抓住与大陆经济合作的机会,最大限度的发掘大陆的市场以及开发自身各项资源优势、加强与大陆经济贸易合作往来,进而推动台湾地区自身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启动台湾地区新一轮的经济增长。随着大陆与台湾地区的共同磋商努力,2010年6月29日,两岸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2011年1月1日框架协议的货物贸易早期收获计划将正式开始实施。ECFA是一个涉及经济贸易合作、投资等一系列内容的框架协议,是中国大陆以及台湾地区经过长期合作协商最终签订的为一项长期的经贸政策,因此海峡两岸都对其具有较高的政治以及经济方面的期望。因此ECFA的签订及实施对于中国大陆以及台湾地区之间的影响的研究变得十分重要。本文以ECFA签订实施为出发点,对协议实施近3年的早期收获计划的初步效果进行统计分析以及计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大陆与台湾地区不断加深经济贸易合作的方式方法提供一系列的政策建议,具有重大研究意义。文章以2004年7月至2014年6月的数据为基础,并引入引力模型,以其扩展后的形式检验了大陆和台湾地区的重要的经济指标,尤其对协议实施后两岸重点行业:机电和农产品业的贸易流量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台湾农业对大陆的进口以及台湾农业自大陆的出口受ECFA早期实施的促进作用较大;(2)台湾机电产品对大陆的出口以及台湾从大陆机电产品进口也很大程度上受到ECFA早期实施的促进作用;(3)尽管目前看来ECFA实施对于台湾对大陆出口的促进作用不是很大,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ECFA的框架下两岸经济贸易合作的不断加深,协议的性质与作用将越发明显。因为目前而言,正在实施的只有货物贸易早收清单,很多产品收益性还未显现出来;(4)由于ECFA实施时间不长,框架协议对台湾自大陆进口的系数不显著,这也可以从贸易效应滞后性的来说明。简言之:总量的提升尚不明显、分行业受益效果显著。最后,本文提出了政策建议:继续加强两岸的政策协调以及产业间合作;逐步建立并完善两岸贸易发展的一系列的评估机制以及加快落实ECFA实施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