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利益分析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之上,从理论、历史和现实的综合分析入手,来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关系的具体结构、崭新特点、功能表现及其协调思路。全文主要论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关系协调的关键在于完善其整体利益结构。 在利益关系的一般理论部分,论文对利益概念、利益关系的多重含义、利益关系协调的对象和基本原则等一系列问题作了专门而系统的梳理,以力求为利益关系研究厘清理论基石。论文注重对利益关系的多维剖析,主要以利益主体、利益客体和利益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利益同一、利益差别和利益矛盾,利益结构、利益功能和利益动态这三组重要范畴为基本线索,作为我们观察现实利益关系的特定视角。 通过以资本主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为原型的历史比较分析,论文认为:在一般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主要以市场主体的面目出现,利益客体基本上转变为市场客体,市场主客体之间以交换为基本形式、以货币为一般媒介间接结合,市场生产诸环节之间及其内部矛盾运动,从而形成了一种以竞争为核心的利益结构。这种利益结构运行机理的关键在于,它是一种进取性利益结构,又是一种开放性利益结构,在各种规则基础上实现了市场利益动态均衡。它既形成了高效率的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又带来了利益的异化、利益的两极分化、对社会利益的破坏、利益秩序的波动等负效应。因而,对“竞争型”利益结构的必然性应该加以全面理解,其产生和发展不可缺省,其理想趋向应该是“联合型”利益结构,然而其“积极的扬弃”需要一定的条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而且必须大胆吸收借鉴“竞争型”利益结构的运行机理、正负功能和协调经验。 论文在所掌握的实证资料分析基础之上认为,在当代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利益主体唯一化的局面被打破,利益客体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利益差别有所扩大,利益矛盾和冲突日趋复杂,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过渡型”利益结构。这种利益结构在主体结构、分配结构和秩序结构上都表现出与其他利益结构相比较而言的具体特征,很大程度上集新旧两种体制的痕迹于一体,是渐进式发展战略的实施所带来的暂时性后果。其功能在正负两个方向上同时表现出来。一方面,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上预定的利益目标均得到了初步实现,社会利益格局基本合理,既促进了发展又维护了稳定。另一方面,利益结构中所积累的一些隐性问题如病态利益毒瘤、结构性冲突、控制难题等已经或正在造成许多现实或潜在的危害,在某种程度上又确实在阻碍着发展和稳定。这种双重逆向影响表明,利益的动力作用在现时有所发挥但还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利益关系的协调依然是一项紧迫而极有意义的工作。 在可能性分析的基础之上,论文尝试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关系协调的总体思路。论文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关系的协调,具有价值论、实践论、认识论等依据。它能否顺利进行,首先取决于所栗取的协调手段是否得当,应该注意根据现实的需要有针对、有选择、有重点地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道德、心理等手段。它还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建构起完整的协调体系,对现实中的利益差别、利益矛盾乃至利益冲突,都要调查研究、全程监控、认真处理,形成行之有效、独具特色的协调体系,促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关系的理性化,在现有条件下实现利益同一。而它的根本途径则在于尽最大可能完善利益结构,消除“过渡型”利益结构的不稳定性、不完善性,最终形成充满活力与合力的新利益结构,这就要求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经济一政治体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利益结构的整体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