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解放以来飞速推进的城市化建设进程切实的改变了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与形态,同时也给城市的历史遗存与文脉带来了巨大的损害与破坏。随着综合国力的逐年提高,我国逐渐开始形成与提升对于城市历史遗存保护的认知意识。但由于起步较晚,尚处于逐步探索阶段的历史名城、街区地段及建筑的保护往往缺乏科学合理的原则与策略。大拆大建的城市建设方式以及对于城市历史遗存一刀切的保护方式都加剧了城市历史文脉的割裂,使城市的形象独特性也逐步瓦解溃散。历史街区与建筑的保护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保留至关重要,其合理保护方式的探索是当下城市建设与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以荆州市南门大街历史街区的肌理修复研究为切入视角,立足于类型学方法,探求城市肌理理论下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本的策略途径,以此对历史街区保护研究做出研究视角与方法论的探索与试验。本论文结构可分为如下六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章节,主要介绍了课题开展的背景、目的意义,并对文章所探讨的主体“类型学方法”、“城市肌理”及“历史街区”相关概念做出界定,并对国内外相关学术研究成果概况做出综述,并陈述了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制定了研究框架路线,为研究的展开做好基础准备;第二章节为历史街区肌理及其修复的概述,主要探讨了城市肌理学在历史街区保护的运用,并对国内外历史街区肌理研究进行概述,为本文研究对象荆州市南门大街历史街区的保护研究提供研究视角理论;第三章主要探讨类型学理论与方法与历史街区保护的结合并结合典型案例分析,阐明类型学方法在历史街区保护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后文荆州市南门大街历史街区肌理修复提供方法论;第四章介绍了南门大街历史街区的现状,并通过街区图底关系与道路尺度对街区肌理作出梳理,以街区内挂牌保护的优秀历史建筑为例分析了街区建筑的肌理特征;第五章基于前文的理论和南门大街历史街区肌理特征,从街巷、单元及建筑三个不同层次对南门大街历史街区肌理修复提出具体的保护更新策略手段。第六章为结论与展望,阐明本研究的研究结论、成果以及研究创新点和研究不足之处,并对后续深入研究提出展望与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