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管理是影响新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课堂教学本身,而且还有赖于有效的课堂管理。有效的课堂管理行为能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并确保单位时间的效益,能促进学生提高智力,健全身心,从而实现学生“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国外对课堂管理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五十年代,至今不仅从理论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总结出了多样化的课堂管理理论和多种课堂管理模式,而且把研究成果广泛运用于教师的培养与培训中,成为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内容。我国过去的教学论著作中很少涉及课堂管理方面的内容,这样的研究传统使得我国对课堂管理的专门研究相对较晚和较少。近些年来,许多教学论的研究者开始对课堂教学及管理加以研究,但尚未对课堂管理进行系统全面的理论研究与提升,课堂管理的有效性问题也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研究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引言:概述研究的缘由、思路及方法、目的及意义,同时,对与本研究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明确了研究的方向和主要内容;第二部分:研究揭示课堂管理的涵义,认为课堂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建立课堂常规、处理课堂问题行为和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课堂管理的有效性体现在教师课堂管理为方式的有效性、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三个层面;第三部分:通过对现阶段中小学课堂管理现状的描述与反思,从新课程课堂管理有效性的层面审视中小学课堂管理,指出存在的六个方面问题:一是“点对点”式的管理较少,“点对面”式的管理较多;二是直接的教师指令管理较多,间接的学生自我管理较少;三是注重学生课堂行为管理,忽视课堂心理环境管理;四是课堂管理的稳定性强,发展变化性弱;五是强调量化的分数管理,忽视学生人文精神世界的成长;六是教师对课堂管理无所适从,师生“带着枷锁跳舞”。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三个方面;第四部分:在总结国内外课堂管理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的基础上,探讨新课程有效课堂管理的机制,提出有效课堂管理的基本策略是:(一)改变教师对课堂管理的认识,增强课堂管理的有效性;(二)开发教师课堂管理的灵性,提升学生发展的品位;(三)改进教师课堂管理范式,生成有效课堂管理形态;(四)以生为本,构建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