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数千年来,承载着哺育沿河人民的使命。然而历史上,黄河决溢泛滥,时有发生,也给沿河人民带来极为深重的灾难。二十世纪起,学术界开始关注对黄河的研究,但以嘉道年间为时间段,以河南为区域选择,从事黄河与社会之研究却尚显不足。鉴于此,本文试图作弥补性尝试,深化和充实黄河史与灾荒史研究。嘉道年间,清王朝处于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主要表现在:官员腐朽,无心求治,在治黄措施上仍因循靳辅等人之旧,东河总督的频繁调动也说明缺乏系统用人制度;社会动荡,战乱频仍,天理教起义、鸦片战争等渐次爆发;人口激增,民乱纷起,与水争利,屡坏河工,这些都是这一时期河南黄河频决的深厚的社会背景。此外,河南特有的地形地貌及气候环境成为黄河频决的自然因素。由于决溢频繁,黄河对嘉道年间的河南带来了重大的影响。首先,河水冲刷,泥沙沉积,造成城乡环境恶化,经济凋敝,开封朱仙镇即因此而日渐衰落;其次,河水淹浸,地瘠薄收,食物匮乏,赋不停征,再加上河工修守,艰险备至,居民夫役辛劳尤甚,生活困苦;最后,民乱纷起,社会秩序受到冲击。面对日益严重的黄河水患,嘉道年间,政府积极行动,设置河官,兴举工程,河督吴嗣爵、栗毓美等的实心河务,鞠躬尽瘁,确保工程有效开展;堪灾审户,赈恤灾伤,巡抚方寿畴、牛鉴等的系统安排,精心筹理,保证赈务顺利实施。但在治河赈灾过程中,诸多弊端不时涌现。与此同时,以高赐礼、常茂徕等地方士绅为主导的民间救灾活动逐渐兴起,并日渐发挥作用。然而,嘉道中衰,吏治窳败,政府行为虽仍居主导地位,但已表现出勉强为之的状况,民间救灾活动的兴起,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行为的不足。嘉道年间河南黄河水患的治理与赈恤过程从一个角度反映出这一时期河南的政治、经济、民生等社会现实,也影射出治人因素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