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充足、安全的食品是国计民生之本。近年来,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以及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也严重危害国家形象和国际声誉,迫切需要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有效控制食品质量安全。本研究运用产业组织、制度经济、信息不对称、福利经济、食品系统等理论和方法,将理论分析与实践调研相结合、整体研究和典型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分析我国当前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及问题,研究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及治理路径,以食品产业源头为重点,研究农户产销组织及生产经营情况及其食品质量安全,研究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宏观互动监管保障体系,以及促进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的政策措施。主要研究结论有:(1)各种表面和潜在的因素都表明,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较为严重,当前既有质量安全控制的必要性,也有可行性,食品产业源头是质量安全风险因素繁多、严重又基础、重要的关键环节,需要加强以产业源头为重点的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提升和改进国家食物安全发展战略。(2)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我国食品产业小规模分散的生产经营格局,加剧信息不对称及其过度、恶性竞争,引起食品产业薄弱化、低端化,加剧市场失灵及其监管低效和自律困难,再加上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等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致使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更加普遍和严重。(3)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控制治理,需要改变小规模分散产业格局,发展壮大食品产业基础,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机制,促进生产经营主体自控,完善并加强政府有效监管、行业有效自律和社会有效监督等,促进相关因素间良性协同互动及协调演变。(4)食用农产品产销组织化程度低,在诸多方面不利于质量安全,产销组织紧密合作及其质量安全约定,有助于促进相关有利因素以及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我国应加强产销组织紧密合作及其质量安全约定控制,促进生产环境、经营制度及认知行为等方面有利因素,从制度上有效促进和保障食品质量安全。(5)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规模小,组织化和专业化、商品化程度低,产业基础薄弱、低端,影响农户质量安全控制认知及行为,影响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我国应强化生产经营的规模化、组织化,推进商品化、专业化和认证化、品牌化,促进产业化、集群化和优质化、高端化,从根本上长效促进和保障食品质量安全。(6)促进和保障市场机制下食品产业质量安全的有效运行,还需要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自控和社会监督各自角色定位和职责功能的建设完善,以及相互间有效良性互动,构筑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宏观互动监管保障体系,以及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研究针对以产业源头为重点的食品产业质量安全问题,研究的主要特点有:一是深入、系统地研究具有我国特点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深层和关键原因及其影响机理,以及适合我国国情的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治理路径机制。二是基于产业组织视角,以食品产业源头为重点,研究产业源头农户不同产销组织及生产经营情况下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以及整个产业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三是研究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在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中应有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功能,以及构建相关主体宏观互动监管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