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凝结核浓度对模拟强降水过程的影响:不同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的对比研究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yaoyao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凝结核(CCN)对大气环境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往关于CCN的研究多为对气候方面影响的研究,现在更多的研究关注CCN对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影响。本研究采用WRF模式模拟了一次影响中国广东省的飑线强降水过程,分别选取Morrison、Thompson07、Thompson09和WDM6云微物理方案实施了四组试验,每组试验包括不同CCN浓度的三次模拟(“低浓度”、“中浓度”和“高浓度”试验)。将模拟区域划分为深对流、浅对流和层云区域,对比分析四组试验中CCN浓度变化对模拟的总降水量、不同区域降水率以及不同区域面积的影响,进一步对比分析四组模拟试验中云微物理过程、动力环流强度等受CCN浓度变化的影响。主要结论:⑴采用不同云微物理方案模拟的CCN-降水影响既有相似又有不同,因为是不同云微物理过程与CCN浓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不同云微物理过程之间有着复杂的关联、云微物理过程与动力环流之间存在非线性耦合,而不同方案之间在水凝物谱分布的参数设置、表达各个过程的细节方面存在差别。⑵采用Thompson07和Thompson09方案时CCN-降水影响更加显著,采用WDM6方案的影响最小,这种差别与模拟的CCN浓度对动力环流强度的影响相符。⑶四组模拟均出现CCN浓度增加延迟降水产生、初期降水减弱的情况,在模拟后期降水量也随着CCN浓度增加而减小,而飑线成熟阶段CCN-降水影响更加复杂,这与此阶段冰相过程的作用较强有关。⑷所有模拟试验中浅对流区域的降水量比深对流和层云区域的降水量小3个量级,但是浅对流区域的面积比其他两个区域大,模拟时段内其面积最大时占了总面积的40%以上;四组模拟试验均表现出浅对流区域面积在整个模拟时间段内均随着CCN浓度增加而增加的特点,因为是浅对流区域的降水过程受暖雨过程控制,而CCN浓度增加抑制了云滴向雨滴的转化过程。⑸所有四组试验中层云区域初期降水均受CCN浓度增加的抑制,层云区域面积在整个模拟时间段内随着CCN浓度增加而减小,这也是由于CCN浓度增加导致暖雨过程减弱。
其他文献
创新作文教学的方法有很多,有些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其中的五种方法。一、突破传统思维定势法导致学生的思维出现定势有许多主客观的
尽管热带气旋路径预报误差已大大减小,但是对突变路径的预报误差仍然很大。本文介绍了一种从近海台风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资料中提取中低层环境风信息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预测近
IPCC第三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指出,在过去的100多年里,大气中CO2的浓度明显增大,使得过去140年中全球平均温度升高了0.4~0.8℃,达到了1000年以来的最高值。人们预期,全国变暖可
本文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 ERSST海表温度资料以及中国160站降水、气温资料,对中东急流强度、位置的季节变化特征及热力影响、冬季年际异常及其对中国冬季气候的影响进
本文改进了Yang&Brasseur(1994)建立的平流层臭氧光化学反应箱模式,在原有模式基础上引进溴族,并考虑了辐射反馈效应,以中纬度地区平流层下部约18KM处的臭氧光化学过程为基础
暴雨的发生不仅仅与宏观尺度的天气现象有关系,微观过程更为深入研究暴雨的机理和发生发展过程提供了一个好的研究角度。本文利用二维云分辨模式对2008年6月10日-15日的华南
中、小尺度系统的热、动力机制千差万别,如何针对不同的系统设计不同的集合预报方案自然成为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基于WRF模式,从初始扰动的角度出发,选择一类中尺度过程
品牌传播方式的创新,引发广告模式的一夜巨变。新媒体的国际玩家在过去的整整一个世纪中,时尚行业之于大众是神秘的,遥不可及的。近年来,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这个时尚界的惯例
黑加仑(Blackcurrant)属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茶子属(Ribes)灌木类果树,学名黑穗醋栗(Ribes nigrum),又称黑豆果、黑果茶藨,高约1.5~2.5m,寿命长,繁殖力强,喜光、湿,耐寒
基于欧洲中长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提供的近37a(1979-2015年)ERA-interim臭氧总量月平均资料,并结合美国宇航局(NASA)由臭氧总量测绘光谱仪(TOMS)与太阳紫外线后向散射仪(SBU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