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目前针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基础上,应用穴位埋线疗法,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制备川芎嗪药线,于大鼠大椎、双侧内关穴埋线,观察其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质区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抑制剂-1(TIMP-1)的调节作用。方法随着线体的改变,埋线方法及埋线后对实验动物的影响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异,因此,本研究参照汤玉峰等的实验研究,采用正交设计法,将壳聚糖混合物、无水磷酸氢二钾和川芎嗪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成川芎嗪药线(因其在低于37度环境中为溶胶状,在体内或者高于37度可成为半固体凝胶状,所以称其为可转形川芎嗪药线)并进一步研究该药线埋入实验动物穴位后的安全性、吸收速度及对实验动物脑皮质区MMP-9、TIMP-1的影响。(1)对其安全性的实验研究,先选用健康豚鼠,将一定量的可转形川芎嗪药线涂擦于豚鼠皮肤上,进行皮肤过敏实验;再选用健康SD大鼠,将可转形川芎嗪药线0.5ml注入大鼠肌肉丰厚处,观察15天内大鼠皮肤有无红斑、水肿等过敏反应及哮喘、休克等全身过敏现象。(2)对其吸收速度的实验研究,选用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可转形川芎嗪药线组,川芎嗪药物羊肠线组,川芎嗪胶原药线组,将相同长度的川芎嗪胶原药线2mm和浸泡过川芎嗪注射液的羊肠线2mm,药物同等剂量的可转形川芎嗪药线(2ml:40mg)0.1ml植入大椎、内关穴。于3天、5天、7天后穴位局部解剖,肉眼观察可转形川芎嗪药线、川芎嗪药物羊肠线、川芎嗪胶原药线在大鼠穴位内吸收消失的情况。(3)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质区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的影响的实验研究,选用健康SD大鼠40只,体重200±20g,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10只,可转形川芎嗪药线组10只,川芎嗪药物羊肠线组10只,川芎嗪胶原药线组10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选取穴位大椎、内关进行穴位埋药线处理。所有动物在最后观察日24h后采用心脏灌注技术断头取脑,固定于4%多聚甲醛溶液中6-8h,进行石蜡包埋的脑块为视交叉后1-4mm,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脑皮质区NMP-9、TIMP-1的表达,并采用HPIAS-1000计算机高清晰彩色图像分析仪对切片进行图像分析,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过敏实验显示:在豚鼠皮肤过敏实验和药线植入大鼠体内过敏实验中,可转形川芎嗪药线未引起实验大鼠皮肤红斑、水肿等症状,也未引起哮喘、休克等全身过敏现象。2.药线吸收速度实验显示:3天、5天后穴位解剖,三种药线均存在,可转形川芎嗪药线呈现出比较稳定的半固体凝胶状,川芎嗪药物羊肠线和川芎嗪胶原药线与动物组织呈现镶嵌融合状态,7天后穴位解剖发现可转形川芎嗪药线仍然存在,但凝胶状态较前不稳定,以散在的絮状和块状形式存在,后两种药线在穴位局部已经找不到。3.免疫组化检测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脑皮质区MMP-9阳性细胞明显增多,有少量TIMP-1表达,可转形川芎嗪药线组、川芎嗪药物羊肠线组、川芎嗪胶原药线组同时与模型组比较,对MMP-9和TIMP-1表达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可转形川芎嗪药线组降低MMP-9、升高TIMP-1蛋白表达的效果明显优于后两组(P<0.05);后两组同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可转形川芎嗪药线可作为一种安全、被缓慢吸收的新型穴位埋植药线应用于临床。2.可转形川芎嗪药线可上调TIMP-1,下调MMP-9,从而减少MMP-9对血管基底膜的降解而维持脑血管结构的完整,减少脑缺血损伤。可转形川芎嗪药线对MMP-9、TIMP-1的影响明显优于川芎嗪药物羊肠线和川萼嗪胶原药线,这与可转形川芎嗪药线的缓慢释放药物的特性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