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益气活血为治法,以丹蛭降糖胶囊为基础方,观察丹蛭降糖胶囊对早期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临床干预作用及对血清Ang-1、Ang-2、Tie-2含量的影响,并且从分子层面研究丹蛭降糖胶囊对早期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模型大鼠腓肠肌Ang-1、Ang-2、Tie-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丹蛭降糖胶囊对早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作用机制以及对糖尿病下肢缺血大鼠内皮损伤状态下血管新生作用。方法:1.临床研究:将98例确诊为早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49例,治疗组49例。两组患者在予以相同基础降糖调脂方案治疗的同时,对照组加用西洛他唑,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蛭降糖胶囊。以4周为一疗程,共8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血清Ang-1、Ang-2、Tie-2含量和下肢动脉血管内径、内膜中层厚度、踝肱比值、经皮氧分压等,以及两组之间的比较情况。探讨丹蛭降糖胶囊对早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临床干预作用。2.实验研究:将70只雄性健康SD大鼠给予为期1周的适应性喂养,随后将其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空白组10只,实验组60只。空白组大鼠予以普通饲料喂养,实验组大鼠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实验组大鼠以链脲佐菌素联合高脂饮食造糖尿病模型,并予麻醉下建急性左下肢缺血模型。将造模成功的49只大鼠再随机分为5组:西药组10只、模型组9只、高剂量组10只、中剂量组10只和低剂量组10只。空白组和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西药组予以西洛他唑灌胃,高、中、低剂量组予以不同剂量丹蛭降糖胶囊灌胃,各组均连续灌胃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对大鼠的一般行为、精神状态、体重情况等进行观察,在喂养17周后处死大鼠,于腹主动脉取血检测其FPG、TC、TG、HDL、LDL及血清Ang-1、Ang-2、Tie-2含量,分离选取腓肠肌检测Ang-1、Ang-2、Tie-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临床观察结果:临床观察结果显示,经过32周的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87.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P<0.01);治疗后两组的FPG、2h PG、Hb A1c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的TG、TC、HDL、LDL均有所改善(P<0.05或P<0.01),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动脉血管内径增加,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缩小,踝肱指数及经皮氧分压值均显著上升,差异明显(P<0.01),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中Ang-1、Tie-2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升高,Ang-2含量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动物实验结果: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高、中、低剂量组和西药组FPG、Hb A1c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高、中、低剂量组FPG、Hb A1c降低更明显。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和西药组相比TG、TC、HDL及LDL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ng-1、Tie-2水平明显降低,Ang-2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高中低剂量组大鼠Ang-1、Tie-2水平升高,Ang-2水平降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ng-1、Tie-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高中低剂量组大鼠Ang-1、Tie-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高、中剂量组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丹蛭降糖胶囊可以有效改善早期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下肢缺血症状,改善气虚血瘀证候,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调节血脂,升高Ang-1、Tie-2表达水平,改善血管内皮状态,促进血管新生,保护血管,增加血流灌注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