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开始持续下滑,2014年我国GDP增长速度为7.4%,是24年以来的最低增速。这一现象的核心原因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逐年萎缩,促使一直对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口红利不断消失,加之失业率持续走高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增速放缓。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力量决定了中国经济政策的方向,而劳动参与率(经济活动人口/劳动年龄人口)不仅是反映劳动力市场活力的晴雨表,还与经济环境和人口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从1992年到2013年的20多年中,我国劳动参与率累计持续下降了5个百分点,平均每年0.24个百分点的降幅看似微不足道,但是乘以我国的巨大劳动力人口基数,这意味着每年都有240万人退出劳动力市场,严重影响到我国就业市场的活力和劳动力供给的充足性。
那么这一变化趋势与经济增速的持续放缓和我国当前“三期叠加”的经济大环境有何内在联系呢?导致其下降的关键因素又是什么呢?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提升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活力、缓解就业市场压力,进一步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基于对我国劳动参与率现状、发展趋势、变动特点的多角度分析,进而对我国经济、劳动力市场情况与劳动参与率之间的联动关系深入探究,并结合当今劳动参与率现状提出区域居民生活水平对其劳动参与率存在影响的假设,把经济环境和就业市场状况作为控制变量,通过定性的理论分析和定量的实证研究得到统一的验证结果。最后在此基础上立足于我国经济和人口现状,为我国劳动力市场、就业、人口政策方面以及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和意见。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以提高我国劳动力市场活力、增强人口结构对经济贡献度为导向,总结我国劳动参与率特点和变动趋势,在前人文献分析的理论基础上,对我国分性别、分年龄的劳动参与率发展水平和长期变动趋势进行描述和原因分析,进一步根据相关理论初步推断、分析劳动参与率影响因素,提出居民生活水平对劳动参与率影响力的猜想,在此基础上,通过统计方法和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并完善前文的推断假设,从理论和数据两方面结合起来探究劳动参与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根据这种研究思路,本文一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从当前中国经济、人口形式和现阶段我国存在的主要经济社会问题入手,简要分析他们与劳动参与率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参考美国劳动参与率持续下滑所折射出的劳动力市场的萧条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第二部分主要是对已有的劳动参与率相关文献的回顾。在已有文献和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对相关理论、观点和方法进行梳理。第三部分首先根据第五、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通过数据、图表直观分析我国劳动参与率在不同年龄、性别人口之间的分布现状,揭示我国当前严重的老龄化趋势以及人口结构的转变对劳动力市场的不良影响,进而阐明了我国劳动参与率的研究价值。
第四部分是理论分析部分,从外在客观因素和内在主观因素两方面对影响我国劳动参与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和论证,并提出本文关于居民生活水平对劳动参与率作用的猜想。第五部分是本文的实证分析部分,在前文的理论分析基础上、结合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和适用性对关键变量进行筛选,选取全国和各个省市统计年鉴的年度宏观数据,首先,对多个变量进行全局主成分分析降维处理之后,利用代表性更强的3个主成分因子建立固定效应变系数的面板模型,在面板模型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更直观反映结论的同时,结合变量含义对模型进行初步解释,根据模型的结果得出居民生活水平、经济、就业状况是影响劳动参与率的关键因素的结论。第六部分结论与展望,先对模型结果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解释,从而结合当下“三期叠加”的经济大环境,针对经济增速调整期、计划生育等政策消化期、以及老龄化程度严重、后人口红利时代正式到来等问题,对未来进行展望和政策建议。
本文主要贡献在于,研究角度上,提出区域居民生活水平是否会对我国劳动参与率产生影响的假设,进一步,对于居民生活水平的衡量问题,选择区域居民收入、教育娱乐以及医疗保健支出两个变量代替恩格尔系数,更全面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保证了模型的整体效果。研究方法上,结合全局主成分分析的降维思想,建立固定效应变系数面板模型,从定量的实证分析角度,证明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对劳动参与率有负向的影响。并且通过模型在不同省市间的系数变动更直观的看出居民生活水平、经济、就业环境对各省市的劳动参与率影响的差异性和背后的原因,让所得结论具有更强的解释效果和实用价值,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从短期和长期角度对我国劳动参与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意见。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力量决定了中国经济政策的方向,而劳动参与率(经济活动人口/劳动年龄人口)不仅是反映劳动力市场活力的晴雨表,还与经济环境和人口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从1992年到2013年的20多年中,我国劳动参与率累计持续下降了5个百分点,平均每年0.24个百分点的降幅看似微不足道,但是乘以我国的巨大劳动力人口基数,这意味着每年都有240万人退出劳动力市场,严重影响到我国就业市场的活力和劳动力供给的充足性。
那么这一变化趋势与经济增速的持续放缓和我国当前“三期叠加”的经济大环境有何内在联系呢?导致其下降的关键因素又是什么呢?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提升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活力、缓解就业市场压力,进一步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基于对我国劳动参与率现状、发展趋势、变动特点的多角度分析,进而对我国经济、劳动力市场情况与劳动参与率之间的联动关系深入探究,并结合当今劳动参与率现状提出区域居民生活水平对其劳动参与率存在影响的假设,把经济环境和就业市场状况作为控制变量,通过定性的理论分析和定量的实证研究得到统一的验证结果。最后在此基础上立足于我国经济和人口现状,为我国劳动力市场、就业、人口政策方面以及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和意见。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以提高我国劳动力市场活力、增强人口结构对经济贡献度为导向,总结我国劳动参与率特点和变动趋势,在前人文献分析的理论基础上,对我国分性别、分年龄的劳动参与率发展水平和长期变动趋势进行描述和原因分析,进一步根据相关理论初步推断、分析劳动参与率影响因素,提出居民生活水平对劳动参与率影响力的猜想,在此基础上,通过统计方法和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并完善前文的推断假设,从理论和数据两方面结合起来探究劳动参与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根据这种研究思路,本文一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从当前中国经济、人口形式和现阶段我国存在的主要经济社会问题入手,简要分析他们与劳动参与率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参考美国劳动参与率持续下滑所折射出的劳动力市场的萧条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第二部分主要是对已有的劳动参与率相关文献的回顾。在已有文献和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对相关理论、观点和方法进行梳理。第三部分首先根据第五、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通过数据、图表直观分析我国劳动参与率在不同年龄、性别人口之间的分布现状,揭示我国当前严重的老龄化趋势以及人口结构的转变对劳动力市场的不良影响,进而阐明了我国劳动参与率的研究价值。
第四部分是理论分析部分,从外在客观因素和内在主观因素两方面对影响我国劳动参与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和论证,并提出本文关于居民生活水平对劳动参与率作用的猜想。第五部分是本文的实证分析部分,在前文的理论分析基础上、结合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和适用性对关键变量进行筛选,选取全国和各个省市统计年鉴的年度宏观数据,首先,对多个变量进行全局主成分分析降维处理之后,利用代表性更强的3个主成分因子建立固定效应变系数的面板模型,在面板模型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更直观反映结论的同时,结合变量含义对模型进行初步解释,根据模型的结果得出居民生活水平、经济、就业状况是影响劳动参与率的关键因素的结论。第六部分结论与展望,先对模型结果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解释,从而结合当下“三期叠加”的经济大环境,针对经济增速调整期、计划生育等政策消化期、以及老龄化程度严重、后人口红利时代正式到来等问题,对未来进行展望和政策建议。
本文主要贡献在于,研究角度上,提出区域居民生活水平是否会对我国劳动参与率产生影响的假设,进一步,对于居民生活水平的衡量问题,选择区域居民收入、教育娱乐以及医疗保健支出两个变量代替恩格尔系数,更全面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保证了模型的整体效果。研究方法上,结合全局主成分分析的降维思想,建立固定效应变系数面板模型,从定量的实证分析角度,证明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对劳动参与率有负向的影响。并且通过模型在不同省市间的系数变动更直观的看出居民生活水平、经济、就业环境对各省市的劳动参与率影响的差异性和背后的原因,让所得结论具有更强的解释效果和实用价值,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从短期和长期角度对我国劳动参与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