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从格斗、信号源选择、混养三个方面设计试验,来探究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与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青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e)的种间关系。 试验一:克氏原螯虾与中华绒螯蟹混养条件下的行为观察,在相对狭小空间内进行等重量级的虾蟹混养试验,观察记录两者相遇初期的格斗行为及混养后期的胜负结局;在“Y”型迷宫内,观察记录螯虾对较高重量级螯蟹的趋避行为。试验结果显示:混养试验中虾蟹相遇初期,螯虾首次攻击及靠近的次数、累计主动靠近次数均极显著大于螯蟹(P<0.01),累计主动攻击次数显著多于螯蟹(P<0.05);混养30天后,虾死蟹存组占30%,蟹死虾存组占10%,共存组占60%。在每只受试虾对较高重量级螯蟹趋避行为试验中,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多,螯虾对螯蟹与空白的选择次数和时间由差异性不显著(P>0.05)变为显著偏向选择空白(P<0.05),分析得出结论为:在相遇初期,螯虾积极主动攻击,螯蟹则处于被动防御状态,而混养结局表明虾蟹间的长时间的竞争,更容易导致螯虾死亡,但如果提供适合的生境条件,则可以共存;此外,螯虾对远大于自身体型的螯蟹具有显著的识别与回避能力。 试验二:克氏原螯虾等级地位对其与中华绒螯蟹种间竞争的影响,选取体重相当的螯虾(差异不超过30%),两两配对,在水箱内通过一对一格斗区分出优势等级螯虾和劣势等级螯虾并分别标记,再将两种等级的螯虾分别与螯蟹一对一混养(虾蟹体重相当),观察记录试验期间虾蟹的死亡情况。试验结果显示:在90对组虾蟹混养中,虾死蟹存组为13组,其中螯虾优势个体(dominant)与劣势个体(subdominant)的死亡比为8∶5,检验结果不显著,即表明:螯虾的等级地位对其与螯蟹的种间竞争无显著影响。 试验三:克氏原螯虾与青虾的种间关系研究,从克氏原螯虾与青虾的格斗行为、螯虾的等级地位对其与青虾的种间斗争的影响、螯虾幼仔群体对青虾信号源的趋避行为、螯虾与青虾的混养四个方面设计试验。结果显示:同为成年体的螯虾与青虾的格斗试验中,螯虾首次进攻及主动攻击次数均显著大于青虾,主动避让次数显著小于青虾;同等质量的克氏原螯虾(较大幼体)与青虾的格斗试验中,青虾首次进攻或靠近总数量显著大于螯虾;螯虾等级地位对其与青虾种间斗争的影响的试验中,优势个体躲避次数显著小于青虾,而劣势个体躲避次数显著大于青虾;幼仔群体对青虾信号源的趋避行为试验中,螯虾幼仔显著回避青虾;等体重螯虾与青虾的混养中,螯虾死亡组占26.7%,青虾死亡组占10.0%,两虾共存组占63.3%。该结果表明:同为成年体的螯虾与青虾遭遇,螯虾显示很强的入侵性;处于幼体阶段的螯虾在遭遇等重量级的青虾时,采取的是被动防御策略,但等级地位对其与青虾的种间斗争有一定的影响,劣势个体更倾向于采取躲避性防御策略而优势个体则相反;幼仔群体对青虾具有本能的回避能力;水产养殖上,螯虾与青虾的混养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