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对心肌梗死兔炎症反应影响的实验研究

来源 :辽宁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bin5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研究经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丹参注射液静脉注射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中药丹参静脉注射对心肌梗死兔的血清TNF-α、CRP、P-selection的影响,推测丹参注射液对骨髓问充质干细胞移植微环境的改善作用,以及三种干预方式对心功能的影响。材料与方法:1材料(1)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分组动物采用日本大耳白兔,体重在2-3kg,2-3个月龄,雌雄不限,购自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将7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A组(10只),造模组60只.根据复制模型成功率(预实验的最低造模成功率70%计算),将造模组心肌梗死模型复制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B照组(10只)、静脉0天注射干细胞C组(10只)、静脉O天注射中药D组(10只),静脉0天注射干细胞联合中药E组(10只)。组间体重差异无显著性(2.4±0.3kg、2.5±0.2kg、2.3±0.3kg、2.5±0.3kg、2.4±0.2kg,p>0.05)。2方法方法: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增殖和标记,同时将已建立心肌梗死模型的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B组)、静脉0天注射干细胞组(C组)、静脉O天注射丹参组(D组),静脉0天注射丹参联合干细胞组(E组),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室支的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造膜即刻经静脉注射已经分离、培养、扩增、标记后的MSCs悬液,静脉注射中药组经静脉注射丹参注射液。移植后24小时检测外周血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移植后24小时及5周检测外周血中TNF、CRP、P选择素含量,对梗死区心肌组织进行Brdu免疫组化染色以观察静脉移植MSCs是否迁移至梗死区。移植后4周测定心功能。结果:1.干细胞静脉注射组和干细胞联合丹参静脉注射组梗死区组织免疫组化brdu染色阳性;2.24小时血清炎症因子,TNF-α、CRP、P选择素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五周炎症因子:TNF-α,与模型组比较,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静脉注射丹参注射液组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中药组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丹参注射液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中药组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CRP,模型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丹参注射液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中药组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选择素,与模型组比较,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P<0.05);静脉注射丹参注射液组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中药组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丹参注射液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中药组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心功能检测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静脉注射丹参注射液组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中药组虽有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中药组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丹参注射液组虽有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静脉注射丹参注射液组、静脉注射丹参注射液组、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注射可以迁移至心梗区及周围区。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丹参注射液静脉注射均能降低血清TNF-α、P-选择素水平,但丹参注射液不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下调炎症因子的作用。实验未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丹参注射液血清CRP有调节作用。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和丹参注射液静脉注射可以改善心肌梗死兔心功能。丹参注射液静脉注射联合骨髓问充质干细胞移植具有更好的改善心功能的作用。4.丹参注射液具有改善移植微环境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白内障超声截囊仪在兔眼晶状体前囊截囊的安全性、可靠性、易操作性及其实用意义,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动物实验数据。  方法:选择30只家兔,每只兔一眼,随机抽30只眼设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