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近10年来我国大(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急剧膨胀。城市用地布局的不合理,尤其是各地盲目追求宽马路、大街坊的“新城”模式,加剧了个体机动化出行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小汽车涌入中心城区挤压有限的道路空间,在加剧交通拥堵状况,造成整个城市运行的高成本和低效率的同时,也导致了严重的空气、水环境污染和公共健康危机。杭州作为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地处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近年来随着城区截污干管网络的不断建设完善及城市“退二进三”的功能转型,点源污染已被有效控制,但由不合理的道路交通与土地利用格局造成的面源污染正逐渐成为城市内河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尤其是,随着主城区机动车数量的迅猛增长,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日益加剧,已成为杭州内河水质恶化的头号元凶。为此,深入探讨降雨径流污染特征以及不同道路交通布局结构与径流水质之间的相关关系,对于控制和管理面源污染,改善城市内河水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杭州市为研究对象,选取杭州4个典型区域城西翠嘉区块、城北和睦区块、城东九堡区块、城东北高教区块为研究对象,根据城市道路交通穿越性流量大小,把城市道路划分为交通性道路和非交通性道路两大类。在分类基础上绘制4个研究区域的道路布局结构图,并选取道路网密度、交通性路网密度、非交通性路网密度和公交线网密度4个指标来表征研究区域的道路交通结构特征,同时,对研究区域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10场降雨和2场降雪融水的监测,在此基础上选取pH值(酸碱度)、SS(悬浮固体浓度)、CODCr(化学需氧量)、NH3-N(氨氮)、Pb(铅)五个指标来表征降雨径流的污染状况,运用SPSS和MatLab软件,分析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及其与道路交通布局结构的相关性,在中观尺度上分析不同道路交通布局结构对降雨径流水质的影响程度,揭示道路交通布局对水环境影响的机理与机制,探讨城市道路交通布局结构优化的可能途径与策略,为研究与治理路面径流污染提供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