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它与恶性肿瘤、心脏病是导致全球人口死亡的三大疾病。脑卒中患者度过急性期后常残存有各种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情感障碍等,其中肩手综合征较为常见,发生率为12.5%~70%[2],且其发生与性别、年龄无关,多发生在病后1~3个月,最早可在第3天发生,晚者可在发病后6个月才出现。该病患者通常由于肩、腕关节等局部水肿、疼痛,而限制了患者活动;而患者因惧怕疼痛采取的保护性措施,如不敢活动、限制体位等,又影响到本已不正常的患侧静脉回流,从而反过来加重局部水肿,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发展至不可逆的晚期阶段。有研究表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不仅因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还影响上肢功能、手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也能使其残存功能或已恢复功能再次丧失。该病在早中期疗效较好,若至晚期阶段不可逆时效果较差,所以本研究课题中采用的埋线配合针刺治疗方法旨在早期通过改善血管舒缩功能,促进静脉回流,从而消肿、止痛等以达到治疗目的,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早日康复,为患者解除病痛,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减轻负担。本课题是在传统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埋线疗法配合针刺治疗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一肩手综合征,旨在为该病探讨更为有效的治疗策略和方法,扩大中医针灸、埋线疗法的治疗范围,并为患者减轻痛苦,减轻社会负担。研究方法:“埋线配合针刺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这一课题是选用小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为同时性前瞻性研究。用简单随机法,将合格受试者按1:1随机分配到治疗组与对照组。严格遵循科研方法,在常规中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由传统中医针灸理论指导临床治疗,采用穴位埋线配合针刺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并设立常规针刺组作为对照组,以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为评分标准系统观察二组的临床疗效,探寻更为科学、有效的本病治疗方法。研究结果:参与研究的60例患者的结果显示,在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中性别、年龄、病程因素构成比,其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入组的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基本均衡,且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上肢功能评分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后的两组患者评分差异也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单纯针刺治疗和埋线结合针刺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都有一定效果,但运用埋线疗法配合针刺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针刺治疗,说明埋线结合针刺治疗的综合疗法在该病的治疗中有着广阔的应用价值和研究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