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因其无创伤、可精确定位人脑高级功能,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尤其在腧穴的作用机理领域,为针刺疗效机制提供了影像支持。耳穴作为耳针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中医的经络、脏腑角度以及现代医学的神经、神经体液、免疫等方面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提出了胚胎学说、细胞阴阳学说、生物全息律学说、生物电学说、生物控制论学说、闸门控制学说以及德尔他反射学说,但至今仍未得到统一结论。国内外关于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耳穴作用机理的报到较少,自2000年瑞士巴塞尔放射学研究所的杭化莲等人利用fMRI技术研究耳穴刺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后,目前国内仅有中国中医科学院的方继良等报道过电针刺激正常人耳甲迷走神经的功能磁共振脑效应研究。本文全面总结了腧穴刺激对脑功能影响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和耳穴作用机理的概况,以耳穴神门穴为切入点,利用静息态fMRI技术研究即刻点压左耳神门穴后的脑功能变化,以期为耳穴作用机理提供影像依据。研究目的:基于静息态fMRI技术研究单一神门耳穴即刻点压对健康受试者脑功能的影响,旨在探讨耳穴作用机理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分别对8位健康受试者进行静息态的功能磁共振扫描和点压左耳神门穴60s后的即刻静息态扫描,获取其脑功能图像,然后基于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 GLM),利用人脑功能成像逐像素统计分析软件-统计参数图(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 SPM8)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点压健康受试者左耳神门穴,正激活的脑区主要有左脑枕叶的枕上回(BA17/18/19)、枕中回(BA17/18/19)、角回(BA39)。负激活的脑区主要有双侧额叶的中央前回(BA4)、额上回(BA6/8)、额中回(BA8)及额下回的三角部(BA44/45);双侧顶叶的中央后回(BA3/1/2)、顶上小叶(BA5/7)、楔前叶(BA7)及右侧的缘上回(BA40)、角回(BA9);双侧枕叶的舌回(BA17/18/19)及右侧的枕上回(BA17/18/19)、枕中回(BA17/18/19);双侧颞叶的颞中回(BA21)、颞下回(BA20)、梭状回(BA31)及左侧颞上回(BA21);双侧岛叶;边缘系统的扣带回、旁海马回(BA34)、海马;双侧小脑的前叶、后叶。研究结论:本实验基于静息态fMRI技术研究耳穴点压对健康者脑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刺激神门穴后正激活了与视力有关的枕叶、角回。负激活了与高级神经活动有关的额叶,与知觉、记忆、运动有关的颞叶,与躯体感觉有关的顶叶,与视力有关的枕叶,与内脏感觉和运动有关的岛叶,与嗅觉、内脏、躯体活动和情绪活动的复杂反射以及条件反射等都有密切关系的边缘系统,与情感、认知、痛觉及体循环有关的小脑的有关的小脑。综上,即刻点压左耳神门穴后正激活了部分脑区,负激活了双侧大脑半球的大部分脑区,反映了神门穴用于治疗某一疾病,可能是通过激活多个脑功能区来共同实现的,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