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筋草(Eleusine indica (L.) Gaerth)为一年生禾本科穇属(Eleusine)植物,是我国农田重要的恶性杂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繁殖力。本文应用微卫星方法对我国北京、河南、安徽、山东、浙江和广东六省市的18个牛筋草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对牛筋草适应能力以及分布发展潜力进行初探。本研究结果如下:一、利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和单因素优化试验两种方法,获得牛筋草ISSR-PCR的最适反应体系为:模板DNA80ng,Mg2+1.75mmol/L,dNTP0.4mmol/L,引物0.3μmol/L,Taq DNA聚合酶1U,10×PCR Buffer2.5μL,最后用ddH2O补足至25μL。ISSR-PCR的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30s,退火30s,72℃延伸1min,35循环;72℃延伸10min。二、利用从30对引物中筛选出的14对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ISSR引物,在18个居群中,扩增得到158条带,DNA片段大小分布在1502000bp之间,其中多态性条带146,多态性百分率为92.41%,每条引物扩增位点数为517条不等,平均每对引物扩增14.6个位点。三、利用NTSYSpc2.10e生物软件对18个供试牛筋草居群进行分析。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GS)数分布在0.31250.8750之间,遗传相似度最大为0.8750,分别为HS和ST,即来自河南商丘和山东泰安两地的牛筋草居群,显示出两地牛筋草基因交流频繁,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四、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coefficient=0.546处,将其分为三个遗传类群,18个牛筋草居群分为3类,其中第一类为包括广东和浙江两省的牛筋草居群;第二类包括北京、河南和山东三省的牛筋草居群;第三类包括山东、河南和安徽三省的牛筋草居群。遗传距离与其分布的地理距离大体上具有一致性,尽管经历了除草剂的持续多代选择,仍然保持了较高的遗传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