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通过对会计行为的界定,重新定义了会计行为的主体,将会计行为的利益相关者纳入到会计行为主体范围内,使会计行为主体的内容包括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基本主体)、注册会计师与会计准则制订者(派生主体)以及会计研究者和会计教育工作者(广义主体)等内容,拓展了会计理论的研究范围,增强了会计理论对会计实务的解释力.作者借助西方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中相对独立的寻租理论来分析现实经济生活当中的会计行为,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会计行为的界定,运用寻租理论的核心内核,阐述了会计寻租行为的基本涵义,将会计准则制定、会计政策变更、会计政策选择和盈余管理等问题有机地统一在会计寻租这一框架内,从而能够从会计寻租治理入手,系统的优化会计行为,为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完善市场经济服务.在对会计行为进行寻租理论分析的过程中,作者先由对会计行为的界定和对寻租理论的阐述,引出对会计寻租行为的基本涵义界定,然后分析会计寻租行为的表现形式、危害及其存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研究会计寻租行为的治理对策,即以寻租理论视角,优化中国会计行为.论文涉及到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在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定性分析研究,采用了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主要是典型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会计行为进行了寻租理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