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玲珑金矿是胶东地区招-掖成矿带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床之一。本文通过对玲珑金矿西山矿区-50m中段的花岗岩和脉岩进行系统取样,通过野外详细观察,厘定其空间展布特征。结合室内详细分析,详细地研究了其岩相学特征。采用SHRIMP锆石U-Pb测年、主、微量稀土元素和Sr-Nd-Pb同位素分析等实验方法,研究其详细地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岩相学、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深入探讨玲珑金矿岩浆岩的岩石成因、岩浆源区及其演化,进而分析成矿动力学背景。在玲珑金矿西山矿区发现的岩浆岩主要有中性脉岩(以闪长岩和闪长玢岩为主)、基性脉岩(以煌斑岩和辉绿岩为主)和花岗岩(以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为主)。SHRIMP锆石U-Pb测年数据显示,花岗岩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112.5±2.1Ma、106.9±2.3Ma)和早白垩世早期(144.8±2.7Ma)两个时间段,中性脉岩侵入年龄为160.4±4.3Ma,基性脉岩侵入年龄为139±2Ma。主量元素特征显示,玲珑矿区中基性脉岩和花岗岩都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花岗岩和中基性脉岩都表现出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而高场强元素亏损以及明显的“Nb-Ta”和“Ti”谷的特点,花岗岩的高场强元素亏损程度比较大,中性脉岩比基性脉岩亏损更为明显。中基性脉岩都无明显的负铕异常,部分花岗岩表现出轻微负铕异常。中基性脉岩都具有较高的Sr含量,而花岗岩具有中等锶含量。Sr-Nd-Pb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花岗岩的εNd(t)值范围为-21.7~-20,而基性脉岩εNd(t)值(-15.7~-13.5)比中性脉岩的(-18.1~-15.8)高,花岗岩和中基性脉岩Pb源均以下地壳及造山带为主,其中花岗岩Pb源部分落入富集地幔区域。因而可以说明花岗岩源区为受富集地幔影响的地壳,中性脉岩源区为受地幔混染的地壳深部,而基性脉岩物质来源于富集地幔,后期演化过程中受到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玲珑金矿成矿于早白垩世,与同期形成的基性脉岩相伴相生,其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部分花岗岩在地壳中开始成岩,其对成矿存在热量和空间的竞争,但为成矿提供了一个载体。到晚侏罗世时,矿区的中性脉岩和部分花岗岩开始成岩,与成矿不具有成因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