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7的旋转机械数据采集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旋转机械运行的监测保护已经成为保障安全生产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目前市场上的旋转机械监测保护系统,国外产品配备的软件多为英文界面,操作方法复杂,数据采集模式不对外开放,无法被国内的各种诊断分析软件利用且多采用较落后的离线定期监测方式。国内产品仅在一些小型旋转机械上应用,达不到实际应用的需求。基于以上考虑,本课题设计了一套操作简单、界面友好的旋转机械监测保护系统。该系统采用先进的自动在线监测方式,由数据采集管理模块和组合式下位机功能模块组成。数据采集管理模块采用高性能的ARM嵌入式微处理器,实现与上位机(如PC机等)的通信和网络服务,并实施对下位机功能模块的控制、管理、组态、数据采集的功能。下位机功能模块采用适合工业现场监控的LPC2114嵌入式微控制器,用于连续监测旋转机械各个部分的运行状态,记录测点的有效参数。数据采集管理模块与上位机、组合式下位机功能模块一起构成三级计算机系统,它可以根据监测需要选择最适用系统,并实现本地或远程监控。本文的主要工作是设计与实现了旋转机械监测保护系统的数据采集管理模块,详细内容如下:1、提出了数据采集管理模块的总体的设计方案。该模块基于S3C44BOX、μC/OS-Ⅱ和标准的工业现场总线通信协议MODBUS实现,分别通过UART0和UART1实现与上位机和下位机功能模块的通信,并在整个系统中对通信过程实施有效的管理。为了解决国内外同类产品操作复杂和维护困难的问题,模块配置了彩色液晶触摸屏,使用它可以无需任何外部设备即可在现场提供监测报警、实时数据显示和报警记录给旋转机械的操作人员,所有操作均有图形向导,简单易用。2、以可靠性和稳定性为目标,实现了模块硬件电路,特别是通信电路、触摸屏控制电路、液晶屏控制电路。3、以模块化和易扩展的思想为指导,搭建了基于ARMμC/OS-Ⅱ的软件平台。阐述了ARMμC/OS-Ⅱ的移植,模块中间件程序编写方法以及相关技巧。对模块的任务划分、调度策略以及方法进行了充分详细的说明。
其他文献
网格是90年代中期学术界的新名词,最初用来表示能象传统的电力和水资源一样随时提供计算服务的分布式计算系统。随着技术的演进和网格概念扩展到商业领域,网格的定义有了些微并
面对互联网中各种各样的威胁与攻击,信息的接收方有必要对其收到的信息进行消息认证。消息认证的目的在于鉴别信息发送者的身份,验证信息在传送过程中是否被第三方损坏、修改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政务迅速地在各国得到广泛应用。然而,来自网络、单位内部的安全威胁严重制约着电子政务的发展。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地震是人类最具威胁的自然灾害之一,它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破坏性地震会给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危害和损失。地震灾害规模的大小及其造成损失的程度
办公文档作为办公信息的重要载体,如今随着网盘、云存储、文库等技术的发展已广泛应用于互联网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但是目前的在线文档处理技术还不能很好处理办公文档的多人
软件是否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实现,是软件质量评估的重要标准,是软件测试的一项重要工作。人工遍历的方法分析软件设计与实现的一致性是复杂费力的,并且需要测试人员具备丰富的编程
Web服务是架构在XML和Internet技术之上的分布式计算技术。如何正确、高效得从庞大的Web服务群中找到自己所需的服务越来越具有挑战性。主流的Web服务发现采用基于UDDI、WSDL
目前排版格式主要依靠人工检查,准确率和效率都较低,现有的一些自动排版格式检查算法适用范围有限,文档格式向量没有合理量化,检查准确率较低,难以重构文档的整体逻辑结构。为了解
需求是推动人们不断进行研究的动力,传统的固定结构计算技术渐渐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可重构计算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兼容了硬件的处理速度和软件的灵活性。它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先后经历了EDI技术和RN模式两个阶段。第二阶段的RN标准比起EDI是很大一个进步。它依托一些大客户品牌